等待处理…

白居易“伤名教”案

2023年09月26日

杨乾坤

白居易,字乐天,下邦(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是负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他系唐贞元进士。宪宗元和初,曾任左拾遗之职。在谏官任上,他恪尽职守,并曾写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这些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使他名满天下,也因其名所累,而大倒了霉头。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四月,白居易因守母丧,退居下邦。九年冬入朝,由左拾遗改授为左赞善大夫。先前在左拾遗任上,“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的是奇男儿。为反对宦官吐突承璀任掌握兵权的“招讨宣慰使”,“居易面论,论执强鲠,辞情至切,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曰罢,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理于朕,朕实难奈”(《旧唐书·白居易传》)多亏李绛救护,方才未受惩处。正因白居易勇于同腐恶作斗争,他就努力做到“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故而虽改任为左赞善大夫,其谏诤之气犹雄。元和十年七月,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潜入京师,暗杀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愤切地第一个上书论其冤,急请扑贼,以雪国耻。宰相韦贯之以左赞善乃系宫官而非谏官,不当先于谏官言事。在此时,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其言浮华无行,其母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真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江表剌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遗跡,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旧唐书·白居易传》)

素恶白居易者硬给其加上“甚伤名教”的罪名,乃是果。其实际原因还在于写讽谕诗致罪。白居易具有兼济天下之志,更兼之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大量贬斥时弊的讽谕诗。 《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便是其尤要者。他“不畏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寄唐生》)为的是“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与元九书》)他在《与元九书》中慨然写道:

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编举。不相与者,号为沽名,号为诋评,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儒之戒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故尔当白居易勇批逆鳞,敢说“陛下误矣”后,便遭到素恶者流的谗害,以伤名教的罪名将其贬到江州。元稹在听到此消息后,极为沉痛地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人寒窗。”白居易在江州听人弹琵琶,也触景伤情,“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受此打击,便被迫消沉了下去——他少写了多少揭露社会弊病的现实主义杰作,中国诗坛上又少了多少辉煌的诗篇!

上篇:官狗说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1/04/21833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