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宏军
报载,武汉袜厂积压了140万双袜子,总价值达238万元,时间最长的已沉睡了十年。面对要价越来越低的众多商家的订单,连续几任工厂负责人坚持不肯出手。原来,几任厂长都有这样的隐衷:如果将袜子削价处理,虽然会捞到一笔活钱,但帐面上显然会出现亏损,按照考核厂长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利润,这个厂长就不合格。也就是说,袜子在帐面上不会出现亏损,厂长的乌纱帽也就丢不了。这样,武汉袜厂的140万双袜子就奇怪地与厂长的乌纱帽挂上了钩。
有人算了一笔帐,如果该厂把堆放袜子的800平方米仓库租出去,一平方米赚五元,十年的收入就有几十万,而该厂仅九六年一年支付的仓储维修费的银行利息就达十几万。由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思路依然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与此相似的例子在许多国企并不鲜见,君不见一些企业的闲置设备长年风吹日晒,大量积压产品长期占地压库,资金流动不起来,企业资产明明在流失,而帐面上却没有亏损,经营者的乌纱帽照戴不误。而企业的生产能力却日益降低,最终步入严重亏损。
由此可见,在国企转变经营机制,迎接市场挑战的背景下,一方面,国家、政府考核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的指标和方式应当更灵活科学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应彻底转变经营观念,善于运用资本经营的手段面对市场竞争,对闲置设备、积压产品不妨大胆采用租赁、变卖等途径使占用的资金运动起来,千方百计地盘活企业资本存量,壮大激活企业资本金,最大限度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该说,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才是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