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股票资金一分为三 白用轿车手机还有进账

杨百万又赚了

2023年09月26日

说起杨百万,在早期的上海股市,可谓无人不晓,他发财的传奇故事,更为人所津津乐道。而近几年来,他似乎销声匿迹了,于是有关他的种种猜测也在悄然传扬。

杨百万何许人也?他原先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仓库管理员,1988年8月辞职,开始专事国库券买卖。一年下来,他赚了一百万。之后他买卖国库券,进出总是一百万,于是人们便称他为杨百万,他的本名杨怀定,反而少有人提及了。

搞国库券发了大财,他又去炒股票,成为当时名扬上海乃至全国的一个股民大户。那时候,老百姓手里没多少钱,拿得出上百万的人自然是格外引人注目。199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炒股圈内流传一句俏皮话:“大户打喷嚏,股市就伤风”,指的就是杨百万等人在股市里威风八面的光景。

许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杨百万究竟在干些什么?他还在施展魔法发大财吗?不久前在江西的一次个人投资理财讲座上,他自称已把自己的资金分成三份,一份买房子,一份买国债,另一份投资股票。杨百万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家庭投资组合结构,这几年他以此进行投资运作已收到不错的效益。

这些年来,由于股市扩容,大机构不断入市,像杨百万这样的个人大户已无法再在股市里呼风唤雨了,只能慢慢地淡出,而杨百万本人则适时改变了股票投资策略。投资股票的那部分资金,他使之一分为三:一份看准绩优股,长期持有;一份做短线,炒黑马;另一份作预备金,机动支配。杨百万选择股票也与众不同,他首先选的不是这个股票的上升空间有多大,而是下跌空间有多大。他一般都选择下跌空间较小的股票,然后再在下跌空间较小的品种里选择上升空间较大的品种。他的观点是:炒股票首先要想到不亏然后再去赚,不亏才有可能赚。去年以来,他一直买卖“成都工益”,从3.5元做起,直到涨至8元时,他才统统抛了出去。

如今在他的名片上,杨百万印有这样三个称号:人称:杨百万

自称:上海平民股票证券职业投资者

职称:沈阳财经学院教授

既然是职业投资者,就得从股市中去拿工资,他那一份短线的钱就是今天买进明天卖出,赚一点差价,一个月可赚几千元,够家庭日常开支就满足了。他说一个职业投资者心不能太贪,心太贪就会去搏行情,一搏就会有风险,你赢十次,百次,但只要输一次就可能倾家荡产。所以他炒股票从不透支一分钱,“透支,赚得多输得也多”。这些年来,股市行情好,他便去炒股;行情不好,便把股票抛出买进国债;一旦股市行情变好,他再抛出国债买进股票。

房地产市场目前不景气,上海也空置了大量商品房。杨百万却认为此时正是买房保值增值的好时机。他投资房产也很有一套讲究,买的房全是上海城区边缘处的,只2000多元一平方米。他说现在不是要去住,远一点有什么关系?过几年城市一扩大,房价就会上去。有意思的是:他所购房屋的产权证上都是写着他儿子的名字。杨百万说:“将来死了再给儿子,不如现在给,不要上税,如果死了再给,就要上什么遗产税了。”

几年前,杨百万还买过一辆夏利车和一部手机,在自备车牌拍卖到14万元的时候,他把车卖了,在手机价格炒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又将手机卖了。这样,他不但白白使用了几年车和手机,还大赚了一笔钱。

从杨百万如今的投资结构、理财手法来看,他仍然不愧是一位投资理财高手,他那种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也磨练得越发出色了。

(摘自《周末》许素琨文)

上篇:用细菌做电池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1/1997110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1/06/2184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