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振盛
大哥大以其便携、快捷的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但是,当人们在享受其优点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令人困惑的现象。
用户的烦恼
某调查机构曾对北京、天津、广州、惠州等城市的大哥大用户作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用户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有:
(一)残缺的对话所谓残缺的对话就是用户在通话时突然“断线”,这往往是因为电信网络少而手机过多,从而形成“超载”运行的缘故。而每“断线”一次,用户仍得按0.4元/分的通话费付给电信部门。假如每一用户一年“断线”一次,那么全国700多万用户一年就得支付近300万的“冤枉费”。
(二)难“养”的大哥大顾先生是北京东城区某公司供销部经理。他们的业务遍及十多个省市,因而配置了一部“大哥大”,使用才半年便用掉8000多元的电话费。面对如此昂贵的开支,顾经理不得不采取让大哥大与BB机“联姻”的办法,有时干脆采取“关机”这一无奈的“下策”。
据了解,由于移动通信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设施成本较高,采用双向收费的办法,直接影响到大哥大在普通老百姓中的普及。但是,我国通过“八五”科技攻关,已全面掌握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即将开发出国产大哥大。届时,这种“购机容易,养机难”的局面将大为改观。
(三)盗你没商量大哥大作为一种新潮消费品,在得到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引起少数窃贼的垂涎,失窃现象日趋严重。1990年夏天,深圳某保险公司开始推出“大哥大”保险业务,直到1993年上半年该险种还大有“赚头”。到了下半年,随着电话降价,使用者大幅度增加,大哥大的失窃现象就开始激增。1994年该公司的这一险种赔付率高达110%,1995、1996年更是入不敷出。面对如此局面,该公司经理发出了无奈的感叹:赔不起的大哥大!
如果说“盗机”是一般窃贼的行为,那么“盗码并机”就非一般窃贼所能为的了,它更倾向于技术性、隐蔽性,有时令人防不胜防。1995年3月,家住广州白云区的蔡某被告知,其大哥大在三个月内用掉8.3万元的电话费。面对这一天文数字,蔡某完全吓糟了。原来,他的大哥大在一个月内被人“烧”掉了8部之多。“盗码并机”在时下已并不算什么“新闻”了。据武汉市电信部门透露,1996年上半年武汉市大哥大用户有9余户个,其中被非法并机使用的占总户数的10%,通信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为此,全国曾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盗码并机”的犯罪行为。同时,各电信部门纷纷为用户增设“防盗”功能,以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但是提到大哥大的各种被盗现象,人们仍心有余悸。
繁荣的背后
移动通信是近几年我国发展最快的通信领域之一,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几乎以每年一百万户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00年,全国的大哥大用户将达1800—2000万户,移动通信市场呈现一派繁荣的前景。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有着令人忧虑的一面。
就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花费万把元购置一部大哥大,而且每月还得支付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电话费,这对普遍老百姓来说是不敢问津的。持有大哥大成了有钱和有权的象征。因此,也滋生了某些腐败现象。报载,安徽省某贫困镇,全镇年财政收入不足百万元。而该镇持有大哥大的干部竟有27人,光电话费每年就要数十万元。这种“公款”大哥大现象曾遍及全国,从而引起了党中央的关注。为此,国家下令对“公款”大哥大进行全面的清理,并出台了有关使用、控购规定,有力地遏制了某些“摆阔”的腐败现象。但是,这种现象能否得到彻底的根除,人们将拭目以待。
电信部门的苦衷
由于目前各大中城市的手机市场实行全放开原则,竞争较为激烈。有的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实行各种优惠措施,从而导致在大哥大的管理上出现的某些漏洞,其中电话费欠款现象尤为突出。
1996年岁末,江苏省苏州市邮电局对多次催交电话费而未果的171部大哥大采取停止通话的措施。原来,这些用户欠款总额已超过200万元,最多的欠款达4万元,最少的0.5万元。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屡见不鲜,北京曾出现过用户欠款达18万元的全国最高记录。除此之外,在大哥大用户中,出现私下交易买卖,买卖双方在交易中因邮电意识淡薄,未向邮局办理有关手续,造成电话费支付中的扯皮现象。还有少数个体经营者得知欠款已超过一万多元,认为与其交万多元的电话费不如另买一部新手机,从而造成“赖帐”、“死帐”现象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电信市场的正常运行。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有关人士认为,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一是要尽快加强有关法规的完善与落实,制订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保护电信部门与用户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对用户的道德法制宣传,同时要对领导干部实行必要的教育和监督,使他们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共同维护电信市场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