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来,我省房地产业也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解决和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房地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应忽视,必须下大气力进行解决。
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纵观我省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房地产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已初步形成。到1996年底,全省已注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693家,投资达30多亿元,拥有净资产25.51亿元,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财力和物力。同时拥有近万人的产业从业人员,初步形成以地方队伍为主、国有经济为骨干的产业队伍。
二、房地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商品房建设规模扩大,居民住宅商品化水平提高;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1992年以来的5年间,全省房地产开发房屋竣工面积644.5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34.2%,大大高于同期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年均增长12.2%的速度。仅1996年,房屋开发竣工面积就达186.94万平方米,实际销售113.32万平方米,销售额为12.94亿元。在房地产开发中,我省一直将住宅建设作为重点,特别是1995年和1996年,全省用于“安居工程”的投资就达9亿元,竣工面积62万多平方米。据统计,到1996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92年的6.1平方米提高到7.42平方米,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困难户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35%下降到1996年的1.36%。
在充分肯定90年代以来我省房地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潜在需求大,而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从我省的情况看,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很大。与此同时,商品房的积压量却在逐年增多。1995年商品房积压量为43.43万平方米,1996年增加到43.63万平方米。二是房价过高,购买能力不足。据调查,1996年我省各类商品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售价为1600元左右。按此推算,一套建筑面积50平方米的住宅需要7.5万元,在一些较好的地段,价格更高。按目前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一个家庭购买一套这样的住房,需要27年时间的积攒。在当前银行消费信贷发展不成熟、居民收入又偏低的情况下,如此高的房价显然是城镇居民所不能接受的;三是双轨制的租售价格阻碍了广大居民购房的积极性,人们不愿一次性支付高额的房款而放弃低租的实惠;四是商品房质量不高,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影响了居民购房的积极性。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我省的房地产应主要做好消化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应适度控制投资总量,调整内部结构,加大启动商品房消费市场力度,并积极认真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房价。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完成,现在一般要盖几十个公章,多者达近百个,这些部门都以各种原因收取金额不等的费用。如西安市,对商品房的各类收费占开发成本的10%以上。加之现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用地上许多不是一手地皮,而是几经倒手的土地。要降低房价,除对不合理的收费和故意抬高商品房价格的行为下力气进行清理外,还应对旧城改造的土地和已划拨的土地进行认真清理,坚决杜绝地皮倒卖活动。据调查,目前城镇居民对新房的二次装修率高达80%以上,为了压低房屋建设成本,降低房价,可积极推行大开间和粗装修的“毛坯房”。据测算,推行“毛坯房”后,每平方米可降低成本近百元。如果按1996年我省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房186.94万平方米计算,可节约投资资金1.8亿元。
完善售房配套服务,大力发展住宅金融和个人购房抵押贷款。房地产作为商品,但又区别于其它商品。其一是资金支付量大,二是售后服务范围广,所以要求其配套服务也必须全方位、高质量。首先在个人购房中要积极实行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改变人们买房靠存款的观念,同时应建立为个人住房、买卖房屋等方面提供委托代理服务的机构,使换、购、售房成为人们乐于采用的方式;其次,要发展住宅金融,大力扩大公积金,这样才能使住宅建设和支持住宅消费的改革性贷款有正常的渠道;第三,要完善和加强物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讲合同、守信誉,使广大居民对购房无后顾之忧。(省统计局投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