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寸草生辉

——记省劳模、铜川市纺织厂女工张秀琴

2023年09月26日

从事过纺织行业的人可能都知道,细纱车间是冬天噪音大,夏天温度高,是值车工一年四季劳动强度较大的车间。8个小时干下来,常常是耳鸣目眩、汗流浃背。在这种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张秀琴一干就是13年,而且在近几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时候,她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被车间的姐妹们誉为“超产状元”、“出勤状元”。

1984年的春天,刚刚过了20岁生日的张秀琴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招工进了铜川市纺织厂,在细纱车间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值车工。工作伊始,望着师傅们在车弄里来回穿梭,补空锭、接断头的潇洒劲让她打心眼里佩服。就是从这时起,张秀琴对自己的职业“一见钟情”,并暗下决心:要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最充实、最闪光的人生。

为了尽快像老师傅们那样熟练地掌握生产技术,张秀琴每天坚持提前半个小时上岗,延长半个小时下岗,有时连走路时,手里也总是握着一把纱线练习接断头。第二年,她的左右食指几乎都磨出了明晃晃的老茧,一举摘取了全厂首届“金凤杯”操作比武的冠军。很快,凭借一身过硬的值车技术,张秀琴当上了车间里的一名“兵头将尾”。13年中,张秀琴曾连续9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1990年,厂里招进了一批新工,在别人看来,带徒弟是件出力不讨好的麻烦事儿,张秀琴却不怕麻烦,倾心传、帮、带。于是,她又成了新工们的兼职“教练员”。半年多下来,张秀琴的工作不但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凡是她带的新工个个都能独立顶岗,有些还成了车间的“技术尖子”。两三年后,厂里青工结婚、生育达到高峰期。为了保证生产任务,张秀琴常常是一人顶双岗,干两个人的活儿;有时,下个班的姐妹有事请假,她知道后就两班连上,16个小时连轴转。月底领工资时,其他同志得知她并没有因此而多拿一分钱,有几个人当时就跑到车间主任那里主动要求增加自己的值车台数。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更加鼓舞了她的工作热情,在缺员20%的情况下,她再次创下了年超产产值10万元的个人纪录。

“工作苦是苦了点,但再苦再累总得有人干。如今咱们厂的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我是厂里的职工,就应该多做贡献!”张秀琴如是说。面对近几年纺织业普遍不景气,厂子生产效益陷入困难的局面,家里的亲戚们联系了一家工作比较轻松、效益好的单位劝她调走,可她却婉言谢绝了,仍然一如既往,努力工作。

从1994年到1996年底,张秀琴带领全班组的姐妹再次超产棉纱63.526吨,为厂里增创产值120余万元,名列全厂标兵组的魁首。共青团陕西省委先后授予她“新长征突击手”和“青年岗位能手”光荣称号。今年,张秀琴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殊荣。 (张铜军)

上篇:空中飞来“会计证”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11/1997112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1/22/21881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