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秦巴深山献青春

2023年09月26日

文/易兰芬

我叫易兰芬,是来自秦巴山区的一名巡山工,1979年入路后一直工作在宝成线南段的深山峡谷中,当过看守工、巡山工。16年来,我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上却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多次被评为分局、局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省级“三八”红旗手、铁路局、铁道部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3年在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我做为陕西省境内铁路系统唯一的代表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很多人不解的问我:你一个山沟沟里的看守工能搞出啥奇迹嘛,还当上人大代表了?是的,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看守工、巡山工,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创造什么奇迹,我只是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把为铁路运输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1980年6月下旬,我所在的朝天桥工区清风峡隧道看守工刘师傅就要退休了,工区决定选一名女职工接替看守工作。清风峡隧道距家属区较远,途中经过一大片坟地,环境偏僻。在深山沟里看隧道,别说是一个女同志,就是男同志也不免有些畏难情绪,工区七八个女工你推我让没有一个人愿意干。当时我刚刚结束岗前培训回到工区,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不禁翻腾起来:你不看,她也不看,那谁去看呢?不管怎么说,隧道总得有人看吧!“让我试一试吧”,我主动向工长要求,挑起了看守隧道的重任。

就这样,我怀着满腔热忱怀着对理想的向往开始了看守工的生涯。二十岁,对于一个姑娘来说,正是多梦的季节。然而,当我从明灿灿的阳光中走进昏暗幽深的隧道时,才感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隧道黑暗而潮湿,列车一进来就像刮台风,人站立不稳,风沙扑面眼睛都睁不开。我后悔当初为自己选择了这份苦差,不禁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多少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多少个星辰微茫的黎明,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犹豫:打退堂鼓吧,太不甘心。干下去吧,这份苦累这份孤寂太不容易。在我迷茫痛苦的时候,我眼前时常出现父亲那坚毅的目光,时常想起他那殷殷的嘱托和期望。父亲是个老宝成,在深山小站上干了几十年巡道工,我从小就感受到他那种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如今,他们那一代人退下来了,我们这一辈人连个看守工都干不了吗?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的信念又坚定起来。

正是凭着这坚定的信念,我克服一个又一个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坚持月月出满勤,天天干满点,从没休过一天病事假,从没漏过一个班。也正是凭着这信念,使我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清风峡隧道一干就是十三个春秋,而且越干越有劲、越干越着迷。在值班中,我除了立岗迎车、护送老弱病残过洞,检查设备病害,迎送列车外,还坚持按标准做好小补修并增加巡查次数。从1986年开始,我就摸索着对隧道内1048个马鞍型支撑块按轨逐个编号,并每月有计划地逐个清洗,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无损,延长了扣件的使用寿命,也使隧道内的轨距水平经常保持良好状态。朝天工区的职工们常说,清风峡隧道的轨距水平几乎不用我们做了,这样的线路绝对让人放心。清风峡隧道是当地农民去朝天街赶集的必经之路,几乎每天都有上千人过洞。护送老弱病残本不是我的份内活,但我想,隧道内没有照明设备,视力差的人会找不到避车洞、聋哑人听不见预报信号、老年人下道困难,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过往山民的生命安全。我就每天护送他们过洞,13年来,我护送老弱病残一万多次,这虽是件小事,但清风峡的山民们正是从这些小事中感受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温暖情怀。1992年10月,我由于长期在潮湿的隧道里工作,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腰痛和风湿性肾炎,不得不离开了清风峡隧道,到朝天路基工区当了一名巡山工。到了新的岗位后,为了尽快掌握管内山体病害情况,我仅用10天就走遍了19个山头。在近3年的巡山工作中,我又十多次发现线路险情,防止了事故。1993年我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除了像以往一样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外,我还先后在西安、宝鸡、凤州等山区铁路沿线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对如何确保铁路安全、如何提高宝成铁路运能进行调研,积极参政议政,为山区铁路的发展继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篇:为了上帝的微笑
下篇:下岗工可在“十小”上做文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1/29/2190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