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了上帝的微笑
——记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处
文/吕建信
记不清多少次了,接到用户的一个电话,他们就提上维修工具箱,上路了;记不清多少次了,为用户修完机子,又累又饿,但看见用户满意的笑容,一切劳累就烟消云散。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用户的信赖与支持,换来了成绩和荣誉,这就是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处,一个光荣的群体,一个战斗的群体。
几年来,用户写给他们的表扬信,装订起来就有《辞源》那么厚。有一位农村用户名叫张政财,因使用不当,导致电视机起火燃烧,发现后虽急忙扑打,但机子已经严重损坏。围观的邻里都说:这下子完了,到底啥原因坏的你也说不清。想到自己卖了三头猪才抱回来这台电视机,张政财心疼得落下了泪。后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机子送到技术服务处,当班的王斌、杨长安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耐心询问机子损坏的经过,查看了购机发票和保修证。在对电视机进行了反复细致的检查、分析后,经与用户商议并确定了修理意见。由于用户到服务处时天已经晚了,当天不可能修好。于是王斌、杨长安给用户留了电话号码以便联系。看到他们不遗余力地为解决自己的困难而奔忙,张政财非常感动,掏出香烟请两位同志抽,被他们婉言谢绝。用户心里很过意不去,于是拿出几十元钱硬塞在王斌、杨长安手里,让他们买瓜子糖吃。两位维修人员很理解用户的心情,但坚持按规章办事,耐心地给用户讲解技术服务处的“五不准”,并说:“为用户解决困难,是我们应该做的。”过后他们及时将修好的机子送到用户家中,用户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写来了感谢信,信中说:“……从这里我看到了黄河人的精神面貌和对消费者负责的高贵品质”
当前,国内家电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有目共睹,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黄河技术服务处的人们深深知道,服务没有止境,1996年五月,李道光处长上任即狠抓了内部管理,将责任、权限和利益条条分解、层层落实,使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和手中的权利,真正做到责、权、利分明。同时,建立了监督机制,使员工的工作接受用户的检验,每一位来维修的用户都必须填写一张《服务质量监督卡》。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处里拨专款购买了13辆小客货,作为黄河电器维修服务专用车。同时,给技术服务人员配备了统一的有“黄河”标记的维修工具箱;此外,每人发一块抹布,一块垫布,虽然只是两块布,但它体现了黄河人对用户的关心和尊重,并自然地在用户和服务人员之间建立了亲切感和信任感。
去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学习服务明星李素丽的号召,处里立即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学习李素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要求每一位员工从我做起,从岗位做起,干好服务工作。
西郊庆华厂一位76岁的退休老太太,丈夫前年因病去世。由于企业不景气,每月全靠二百元退休金维持生活。一次,老人看了5年的黄河电视出了故障,可把老人愁坏了。她平时就爱看个新闻,听个戏,这下机子一坏,晚上的时光就不知道该怎么打发了。修吧,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己根本不可能把机子送到服务处去。怎么办?情急之下,老人坐车到服务处说明情况。得知此事,有“老黄牛”美誉的热线组张志诚同志立即坐车和老人同去,检查后发现电视机毛病挺大,必须拉回处里维修。于是,他们向老人说明情况并送去一台备用机让老人先看着。故障机修好后,处里领导亲自给老人送去。当得知她经济紧张、生活困难时,处领导当即决定:不收取一分钱维修费,更换的元器件同样一分钱不收。看到修好的机子,听到这个好消息,老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紧紧拉住处领导和服务人员的手说:“你们都是好人,难得的好人啊!”
不仅是维修人员,技术服务处的其他同志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懈怠。陈兰英,常建宁分别负责元器件的采购和内部供应,两个人要保证处里售中、售后、邮修等八个部门的器材需求,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唐芹,一位活泼、开朗的姑娘,作为司机班唯一的女性,她在工作上从不挑轻拣重,不搞特殊。干活时经常帮助维修人员抬机子,拿备件。今年八九月间,活多任务重,她几乎天天泡在车上,早出晚归。还有陈美俊、宋谊康等许多人,他们的突出事迹说也说不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黄河技术服务处的全体员工用自己的爱心和无私奉献,赢得了众多赞誉。在李处长的办公室里,人们看到在两个柜子上分排摆放着七八只铜牌,其中有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维修服务网点”奖;中国消费者协会颁发的“97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奖;《北京经济报》、《中国市场经济报》、《工人日报》颁发的“1997年首届中国家电跟踪调查行业十佳品牌”奖……面对成绩,李道光处长风趣地说:“今年是我们的拼搏奉献年,也是我们的奖牌大丰收年,这还只是一部分呢!”言语中流露出内心掩饰不住的喜悦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