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一米五九的个子,见人羞羞答答,腼腼腆腆,身着深兰色西装,一双平底皮鞋,一位极为普通的纺织姑娘。然而,就是这个年仅27岁的姑娘,踏入西北二棉7年来,在平凡的织布档车工岗位上,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学徒转正6年来,累计超产棉布77294米,为企业多创造产值71.3万元。荣誉接踵而来:曾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两年被树立为厂级标兵,两年被陕西省纺织公司评为“共青团机台赛优胜者”和“八五立功赛”标兵,今年3月,又被全国纺织总会授予“全国纺织巾帼建功标兵”和“纺织工业三八红旗手”称号,5月当选“陕西省十杰青年”。
郭君性格内向,言语不多,跑起巡回总是不紧不慢。当笔者问她产质量高的窍门时,她莞尔一笑说:没啥,我就是按要求去干!曾任她三年工长现任车间运转副主任的张静波,谈起郭君时也说:“这丫头,只有一点,把活当活干,一年360天一个样。”郭君坚持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无论是看双排车或看单排车都坚持2:1或1:1检查经纱,认真剔除经纱上的种种疵点,减少断头。在巡回中,认真处理巡回和轮开停台的关系,停台再多,也坚持巡回路线,决不为轮开停台而放松经纱和布面的检查;她还动脑子总结清洁工作与产质量关系。按规定,接班和班中各作一次清洁,但她觉得喷气织机花絮太多,容易织入织口或者绕在经纱上造成断头。所以她在班中总要灵活的多做几次清洁。郭君就是这样勤于动脑,善于观察。她跑起巡回,似乎不紧不慢,其实,该做的都在稳中做了。小组有个伙伴,人称“飞毛腿”。手脚麻利,整天忙于处理停台,但效果并不好。她从这个伙伴身上吸取教训。工作中坚持大庆人的“三老四严”精神,始终如一按工作法要求去干。
哪里有困难郭君就干到那里。上什么新品种,她第一个要求织什么品种。1995年夏,小组有个岗位产质量总完不成计划,影响小组的轮班指标,那七台单排车因此也成了轮班的拦路“虎”。她主动提出换车,把自己看的双排七台车让给别人,自己去看那七台单排的“老虎车”。她认真分析那七台车的特点。总结他人经验教训,坚持预防为主跑巡回,做好经纱梳理工作,老虎被驯服了,头一个月就超产600多米,质量达到一档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需要就是生产厂家的任务,为此车间品种翻改非常频繁。每次试织新品种,郭君都主动承担,有的同志说:“你是标兵,小心砸锅。”她淡然一笑说:“真金不怕火炼,标兵就是要挑重担。新品种难织,但我不干谁领头干,可能开始完不成计划,以后总是可以完成的,我要用以后超产把开始亏下来的补回来!”她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这些年郭君所织的品种变过四五次,纱支越来越细,经纬密度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而在郭君面前,困难一个个都被征服了。去年初,郭君织出本厂建厂以来,头一次生产出的60支棉纱细布,当她听说:“这个细布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时”,她满意地笑了。但谁能知道郭君为织出这一批批新品种付出了多少心血。为织这些新品种,她的两条小腿都跑肿了,当母亲揉着她又肿又胀的小腿时,心疼得直流眼泪。为了挑重担,她曾三次推迟婚期,为了挑重担,厂里组织标兵到延安参观,回到厂本应休息一天,而她当晚就进夜班;为了挑重担,她硬是撑着发高烧的身体毅然坚持上班。进厂七年来,她没有休过一天病事假。她把自己的分分秒秒都奉献给了企业。
(李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