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李斌
提起打“白条”现象,人们极为愤慨。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收购部门向农民“打白条”;工厂发不出工资,厂里向工人“打白条”;政府拖欠教师工资,向教师“打白条”等等,在一段时间,种种“白条”犹如天女散花漫天飞,它扰乱民心,影响经济发展,引起人们不满。如今在三峡库区却出现了另一种“白条”:为帮助解决振兴三峡库区所急需的人才,地处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允许学生“打白条”,即对家庭的确困难,一时又交不起钱的学生先打“白条”,由校长签字作担保,什么时间有钱了,什么时候补交,在校期间交不起,毕业后挣了钱交也不迟。这种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采取先读书后交钱的做法,可算是一项为民便民、大得民心的好举措!
这种“白条”打得好!首先,它体现了该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即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培养脱贫致富的人才,体现了一心想着人民、为着人民的宗旨;其次,它给那些因家境贫困而无钱上学的农家子弟带来了继续学业的希望,解决了贫困生的入学困难,培养造就了一批人才。它可谓是一项教育扶贫,利国利民的好举措。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而在办学的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却背离了这个宗旨,奉行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结果导致了一些地区失学人数增多,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振兴民族,发展经济,关键在于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事业。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温跑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子女存在着无钱入学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社会和教育部门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从秭归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打白条”的做法中,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想法:在农村,倘若农民无钱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农资部门何不学学该校的做法,由农民向其“打白条”,来个反打白条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