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不要扬汤止沸注重釜底抽薪

2023年09月26日

又/思佳

“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是汉语中的两个成语。前一个成语的含义不言自明。后一个成语是说只有从锅底下抽掉柴火,锅里的水一定会停止沸腾。如果把这两个成语和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联系起来,我觉得很有意义。

尽管1993年以来,反腐败斗争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且大案迭出,不由让人觉得查处腐败案件的举措似乎只是“扬汤止沸”,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看来,反对腐败仅仅停留在“扬汤止沸”阶段是远远不行的,最根本的做法应该是“釜底抽薪”。那么,怎样才算是“釜底抽薪”呢?

曾记得,在延安时期,黄炎培先生就提示:共产党如何才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上“人亡政息周期率”?当时,毛泽东主席回答:“那就是民主监督,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用监督机制制约权力的做法,在反腐败斗争中,正是某种意义上的釜底抽薪。建国4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表明,腐败都是权力在运用过程中失控、失衡所致。权力的私有化、关系化、特殊化、商品化、甚至资本化,使当权者有可能轻而易举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本该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变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在这方面,陈希同、王宝森等一批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已经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尽管他们是干部队伍中的少数,但影响坏、危害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正如古人所言:“吏不廉则治道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恕笔者直言,我国目前对权力的监督机制还相当薄弱,尚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这种现状与人民群众期望程度相距甚远。以笔者浅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五:一是监督在理论上还不甚明确和成熟;二是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太原则化,不便操作;三是宣传力度不够,未形成有利于监督的舆论氛围;四是各级干部普遍不具有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观念,致使人民群众面对当权者有些敢怒不敢言;五是对群众的监督意见,领导不重视,更不去认真解决,使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监督权利难以发挥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但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随着两个文明建设历史进程日渐完善,并能对腐败真正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上篇:没有了
下篇:行孝更需精神赡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2/20/2196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