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国有企业“双放”改革取得较大突破。截至去年底,全市545户国有企业参改的达431户,占国有企业总数的79.1%。已完成改制并按新机制正式运作的有395户,占参改企业的91.7%。其中,进行股份制改组的186户,占改制企业的47%,参改企业比例、完成改制比例和股份制企业比例,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渭南市的改革之所以能迈出大的步子,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市县两级党政部门在“双放”中注意灵活选择改制形式,坚持一企一策,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
早从1993年韩城开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始,渭南市就率先在全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子。特别是近年来的“双放”改革中,他们能从企业实际出发,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把握三条原则:一是不拘于一种模式,哪种形式符合企业自身特点,能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就采取哪种形式;二是企业改制形式不过早确定,而是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结果出来后,由企业权衡利弊,自主选定;三是企业在确定改制形式时,都认真听取职工意见,赢得广大职工的参与和支持,改制方案都经过企业职工大会或职代会讨论通过。在工作实践中,他们遵循这三条原则,主要采用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破产、租赁等多种形式。对有一定经营规模、基础较好的市级骨干企业按照《公司法》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对规模较小的工业、国合商业和乡镇企业多数改为股份合作制;对于长期经营不良的企业,采取保留原法人,通过盘活存量、吸纳增量、股份合作、专业经营的办法组建新的股份经济组织,脱离原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对那些严重资不抵债,又无法出售、兼并的企业则依法实施破产。澄城县一、二运输公司,同属运输企业,改制办法和形式截然不同。二运司鉴于自己运输实力较差,毅然卖掉了部份财产,又发动职工集资人股75万元,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新上夹板门生产线,顺利实现了产业转移,当年扭亏为盈;一运司则对其21辆客车实行内部全额抵押承包,用收回的101万元抵押款围绕运输服务业,积极开拓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大荔县乳品厂1995年几乎处于停产状态,次年通过分离改组,以部分资产和职工人股组建了同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原乳品生产部分进行了租赁,运作一年多来,租赁部分能保本经营。特别是该公司的“同州带把肘子”生产效益突出,1996年实现利税20余万元,去年前半年实现产值160万元,利税12万元,真正实现了“死的一块活起来了,活的一块活得更好”。(肖竹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