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奎·
时下,企业股份制改造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似乎眨眼之间,就象诗中描绘的那样“忽如一夜春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
不可否认,股份制对于革除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倡导。但现在的一些地方和企业的做法却令人忧虑。比如,有的地方发文件,要求下属企业必须在几天内“股份化”。其“转变”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咋舌;也有的企业改制时规定,每个职工必须交多少钱,买多少股,否则,责令其下岗,甚至开除厂籍,闹得人心惶惶。特别在一些效益一直不好的企业,硬性让职工入股,更是加重了职工负担;还有的企业虽然由国有一下子变成了股份制,但其领导方法、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等还是老一套,群众喻之为“换汤不换药”;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在改制中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国有资产大流失……如此等等。
股份制是个新事物,我们必须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切忌浮躁草率,主观臆断。象上述种种就有悖于股份制的初衷。在改制中,我很赞成一位基层领导所说的话:“先修渠,后放水”。即必须先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和改制前的基础工作,然后再逐步实行股份制。既不能坐等天上掉馅饼,又不能脱离企业实际搞“一窝风”、“一刀切”。必须实事求是,稳中求进。防止一些企业利用改制之机,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最后砸了股份制的“牌子”。
先“修渠”,后“放水”,才能最终做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