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柴达木盆地,寒气袭人、沉寂萧瑟。戈壁深处的格尔木炼油厂甲醇工地,却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由陕西省石油化工建设公司80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施工队伍,正在紧张地进行转化炉钢结构组对安装,他们战严寒,顶风沙,斗冰雪,日夜鏖战,终于用3个月时间使转化炉钢架巍然矗立在茫茫戈壁滩上……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年轻队伍,何以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战果?项目经理刘赐宏回答说:“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刘赐宏带队伍抓员工素质、抓工程质量是出了名的。早在1996年陕西永坪炼油厂扩建中,在刘赐宏的严抓紧管下,这支队伍就以高速优质完成工程获得厂方和省政府的好评、也使陕石化建公司享誉陕北。
1997年10月甲醇工程在格尔木开工后,刘赐宏从总公司机关和各基层单位抽调了10多名精兵强将,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部班子,并调进了精干高效的施工队伍,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使甲醇工程达到优质工程标准,项目部从强化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每天的质安检查雷打不动,每周生产例会无一例外,各参战单位、施工班组自检、自查常抓不懈。钢结构预制过程中、采购的钢材有生锈、腐蚀、变形现象,每次收货时,都严格检验,有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坚决退回。在除锈防腐中,设计院推荐的防腐涂料并不好用,质量难保证,他们立即停止使用。在每位施工人员心中牢牢地刻着六个大字:“工程质量第一”。
项目部有条“铁”规定,所有工序要严把关,各负其责。质量、安全、进度等按指标考核,奖优罚劣,只认指标不认人。检查中,发现焊缝出现裂纹,立即返工重来,重新施焊;五分司活干得漂亮,工期又超前,目标奖立即兑现……
工人们在远离亲人、朋友,在人称“死亡之海”的大戈壁施工,风吹、日晒、沙打、寒冻,艰苦之情,不可言状。作为项目部的“领头雁”,刘赐宏每天辛勤奔波,忙个不停。他身体被累坏了,总是头痛不止,人们劝他多休息,可作为工地的“当家人”,他操的心太多了,工期、进度、质量、安全、协调、谈判,样样事情都不敢掉以轻心,他非得盯在现场不可啊!所以就连吊针瓶也是挂到工地上。
“车头怎么摆,车尾怎么甩。”工人们的干劲可大了。转化炉土建施工中,五分司施工队长王松科,质安员孔祥浩,昼夜20多个小时跟在现场和工人一起干活。饿了,方便面充饥;困了,在办公室躺一会儿。眼中布满了血丝仍坚守在工地。妻子电话多次打来找不到人影。20多天的跋涉、坎坷、汗水没有白费,他们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而曲折的奋斗之路。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