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大凡以象棋做为业余爱好的棋迷分为两类:一类只是做为娱乐活动,藉以消闲寻趣。常见街头巷角,树荫之下,三五一群“杀”作一团,只看重对局数量者皆是此类;另一类则做为主要爱好,付予其一定的精神寄托,并乐意为此牺牲较多精力来提高自身技艺,能经常参加一些正式比赛且较注重对局质量者便归这类。
棋迷们对象棋的感知与理解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棋艺的高低。象棋有棋德、棋品、棋风、棋理之分,往往能反映出棋手的精神风貌及性格特征,俗称“棋如其人”,一旦深入其中,便会豁然感到这小小棋枰竟然会包天括地博大精深,处处蕴藏玄机,或激烈对攻刺刀见红剑拔驽张,定乾坤于一招之中,或刚柔相济动静相宜,兵不血刃,统江山于微妙之间,其无穷之变化,奥妙之深邃,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对局,是象棋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棋手对方智力、毅力、体力乃至性情涵养及心理素质综合的较量,比赛中的对局更是如此。一名优秀的棋手不只是棋艺的上乘,还是多方面均需出色的结果,所谓“功夫不在棋内而在棋外”就是这个道理。
比赛是检验棋手技艺的主要途径。在比赛中常常要集“热血腾腾,心跳过速”“大喜大悲,大彻大悟”为一身。当对方一步不慎走出坏棋时,你会顿时眼睛一亮,感到“机遇”来临,当胜券在握时,你会有多余的时间窥探对方抱头长考的神态,油然而生一种“瓮中之鳖”、“天网恢恢”之感,那种将喜悦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做法居然会让自己如无疚无愧。当你是输棋一盘,守不住的残山剩水却又欲罢不忍而苟延残喘时,你会感觉到对方是那么神情怡然,那胜利者的微笑是那么令你剜心刺目。就让坚韧顽强的意志去充分体现在四面楚歌声中的挣扎之上吧,那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苦楚只有自己最最深知其中滋味。夺得名次时,手握证书面对台下,飘飘然起一股“芸芸众生唯我独尊”、“一览众山小”的惬意:当血本无归名落孙山时,见他人脖挂奖牌,自己除了嘴角挂上垂涎外,只能是心头挂着懊悔,那滋味比割去心头肉还疼。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东西,实在叫人爱之于心又恨之入骨。
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种勇于拼搏,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正是做人所崇尚的品德么?那种一旦隔河相坐,捉对厮杀便将生活中的一切恼事烦苦都化作过眼烟云的境界不正是一种高尚而又纯净的意境吗?难怪有棋手对象棋的感叹恰如一首流行歌曲:“其实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