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不妨学学洋人“崇洋”

2023年10月07日

文/赵德铭

“崇洋”是个贬义词,但在时下国人盲目崇洋者却颇多。

比如,明明是个中国街头小店,却偏偏要叫什么“梦迪莎”、“蒙妮坦”、“圣帝亚”;又比如,明明是“正宗”中国货,却偏偏要叫什么“西格玛自行车”、“得力斯火腿肠”、“埃迪玛纯羊毛衫”;再比如,明明是妇孺皆知的饼干,却偏偏要叫什么“克力架”,明明是司空见惯的胶卷,却偏偏要叫什么“菲林”。然而,那些真正的“洋人”,又是怎么“崇洋”呢?我们实在很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一番。

德国Benz公司生产的汽车,在中国注册车牌名称时,并未忙着叫“本茨”,他们经过多方考察,根据中国人对汽车的爱好心理,起了个与“本茨”音相近的汉语名称“奔驰”,偏偏一点“洋味”也没有了。美国饮料“coca cola”打入中国时,也并未直译为“考克考拉”,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的翻译法,巧妙地为该饮料起了一个中国味很浓的“可口可乐”汉语名称。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那些聪明的洋人,偏偏把好端端的洋名改成土里土气的汉语名称。而我们一些同胞却偏偏往洋名上沾,这样的崇洋不是南辕北辙崇错了地方么?因此,笔者觉得,上述那些洋人的确是高明,他们懂得到什么山该唱什么歌,懂得既然产品要销往中国,那么就要千方百计地起个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名称,以便让中国人乐意接受。

可惜我们有些经营者,在为国人开的商店、卖给国人的产品中,却偏偏要起个别别扭扭、连自己都弄不明白其含义的洋名称,这不是让洋人笑掉大牙吗?所以,我们在为商店、产品起名时,还应多学学洋人的“崇洋”,要尽量起个适合中国大众口味的“土名”,少起那些让消费者反感的洋名称。

上篇:王建华下乡展才华
下篇:“股份车”开上西康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3/1998031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3/11/24778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