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兴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制定具体配套措施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步伐。3月7日,随着200户挂靠集体企业的“红帽子”被摘掉,标志着兴平市这一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运作的新阶段。
兴平市近几年私营经济发展较快,截止2月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225户,其中投资过百万的有18户,最大的一家注册资金达3000万元。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着劳动密集型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规模不大等我省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旧的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做出两个《决定》后,兴平市委市政府信心大增,多次召开专题会、扩大会和办公会,号召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为振兴兴平经济的突破口。他们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思想上提出了“放手、放胆、放开、放活”的四放原则;在所有制观念上从区别对待向一视同仁转变,破除等级观念,树立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观念;在发展上坚持“先发展、后规范、先上车、后买票、多引导、多帮助、上水平、上规模”的工作思路,为落实《决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上抽调了300名干部,分40个组下企业调查研究。市委书记苏进荣,市长任新昌多次走家串户,深入个体私营企业倾听他们对政府的要求,并由政府19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兴平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兴平实际,制定了《关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企业转制中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与近几年相继制定的《兴平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决定》、《兴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兴平市发展民营科技和私营企业优惠政策》相配套,在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优惠。为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全新的政治地位,该市还决定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典型,成绩突出的参评各级劳模、先进生产者,推荐选举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并可以在党政领导班子挂职,创造出一个从事私营同样光荣的社会氛围。
明确了思想观念,制定了优惠政策,全市政府各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引导扶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金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下设4个分厂,都办成了法人执照,被市工商局发现后,他们担心按《公司法》会被课以罚款,但工商局本着帮助规范、完善的原则,为他们办理了分支机构,并未罚款,公司领导连说:“没想到。”
还童药业有限公司是新分离出来的一个公司,在执照未办理之前,要和客户签定一笔合同,市工商局了解情况后,特事特办,当天就给他们办好了执照,使其顺利地签定了一笔200万元的合同。本报记者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