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闻媒体刊播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后,在我省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许多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发来传真,写来信件,畅谈心中的感受。
中学教师张云鸽说,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朱镕基与中外记者见面实况,倍感这位总理是实事求是的。朱镕基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与百倍的信心,他能体察民情、反映民意、能够推动中国进一步向现代化阔步前进!
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党组书记勾印芳发来的传真说,朱总理说的“三个到位”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二个到位是我们商业银行今年必须积极努力实施的。在努力完成自身改革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参与和支持企业改制,寻找企业资产重组和银行债权重组的结合点,下大力气盘活存量资产。集中力量大力抓好城市金融业务,把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重点向大中城市倾斜,充分发挥工商银行城市金融业务的优势。另外下气力调整信贷结构,突破所有制界限,不以所有制来划分信贷支持重点,而以资本实力、产品市场、经营效益和资信程度为标准,建立基本客户群和优秀客户群。并且加大向科技、能源、交通、住房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信货倾斜力度。
西安变压器厂职工雷波说,朱镕基的讲话,符合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得民心——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以往精简,只是下面的事情,所以走不出精简——膨胀的怪圈。群众编成顺口溜说:上不动下动,动了也白动。上面一动,下面跟着动。目前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朱镕基掷地有声地提出三年内把国企搞好,给工人阶级吃了一颗定心丸。该厂工人张扬说,朱镕基讲话率直坦诚,谈锋犀利,切中时弊,不打官腔。既不回避困难与矛盾,同时又以务实的作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增添了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座右铭和人生写照,朱镕基用这句话自勉,令人敬佩
航天四院新闻中心的马晓安、李威、祝昕等同志来信说,朱镕基总理以在世纪末风云变幻中岿然不动的豪情与自信,向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将继续昂首阔步走自己的道路。
新任总理宏伟、缜密的施政思路,使人们对他寄于厚望,尤其是他把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通过“三改一加强”,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行政管理体系,使我们感到企业前景美好,国家大有希望。
庆安公司退休干部周道凯、退休工人韩维雪很有感触地说,朱镕基总理作常具体化地讲述了我国改革的目标,听后很受鼓舞,尤其是在三年内改变大中型企业困境,使我们更加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年近70岁的退休老工人佘大德说:过去总感到我们退休职工生活有“三难”即物价高,过日子难,买房难,看病难。听了朱总理答记者问后,心里一下子热了起来,感到党和国家为我们老百姓想得很周到,很具体,只要我们上下齐心好好干,我们的生活定会越过越好。
三原县独李乡菜农詹高发说,我觉得总理不回避问题,很实在。特别是听了对乱摊派、乱收费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为农民,我非常高兴。我们的日子更有盼头,会越过越红火,
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干部马晨曦说,身为普通职工,感到这位新任总理说话实在、结实、带劲。尤其在谈到国企困难时,有数字、有事实,分析有道。企业的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走出困境,如何重新就业的问题。我们盼望的是新总理不负众望。
西安二一三研究所试制工厂工会女工委员刘晓玲说,总理的答记者问,显示了他改革的勃勃雄心。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大刀阔斧”的精神风范。我相信,新的领导集体,将是一个朝气蓬勃,不畏艰辛,不负众望的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