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炎黄子孙缘何“重黄轻炎”?

2023年10月07日

文/高强

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是发源于渭河流域的双胞族。他们世代通婚,繁衍迁徙,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全世界华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然而,长期以来,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尊崇明显超过了炎帝,以至于出现了“重黄轻炎”的现象。如颇具权威性的《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称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而炎帝只是“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绝大多数书籍在介绍中华英杰时“有黄无炎”;许多人“只知有黄帝陵,不知有炎帝陵”;“祭黄不祭炎”等等。那么,炎黄子孙为什么会“重黄轻炎”呢?

其一,帝王尊黄崇黄,奉黄帝为正统,“重黄轻炎”由此而生。

炎帝部落曾与黄帝部落结盟,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随后两大部落大战于阪泉,黄帝获胜,取代炎帝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部落战败后,一部分留在中原与黄帝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南迁汉水、长江流域,炎帝成了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

众所周知,中原地区在南宋以前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封建帝王们把作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的黄帝视为正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号称“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是中国封建时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司马迁在排列远古帝王世系时,正是将黄帝尊为五帝之首的。在这种史从黄帝始的正统思想支配下,作为南方部落联盟首领的炎帝,只能居于配角地位了。

道教以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秦汉时期的方士们不断以黄帝为榜样,向皇帝灌输炼食仙丹便可长生不老,封禅祭祀便可成仙升天的思想。所谓黄帝成仙的故事深深吸引和诱惑着皇帝们,令他们心驰神往,争相仿效。具有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刘彻曾感叹道:“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鞋)耳。”

由此可见,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奠定了“重黄轻炎”的基础。在那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至高无上的皇帝是法律与权力的化身,他们的言行对整个社会,尤其是统治阶层影响巨大。帝王尊黄崇黄,于是,上行下效,日久成习。

其二,关于黄帝的文字记载比炎帝多,因而后人对黄帝的了解也比炎帝多。

当炎帝赫赫有名,炎帝部族兴旺发达时,黄帝部族才刚刚发展起来。阪泉之战中大战黄帝的那个炎帝,已是第八代炎帝,叫榆罔,当时炎帝部族已开始衰落,黄帝部族却步入鼎盛期。炎帝部族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前期,那时没有文字,没有固定的部落联盟机构和办事人员,而黄帝部族处于转变过程的后期,开始有了文字(苍颉造字),有了部落联盟机构和职官,有了阶级和国家的雏形。况且炎帝文化以经济文化为主,黄帝文化以政治文化为主,中国又有重政治轻经济的传统。因此,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炎帝的文字记载很少,并且非常零乱,远不如有关黄帝的史料系统丰富,这就使得炎帝的形象模糊不清。

其三,黄帝称谓较之炎帝称谓更切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黄帝称谓的来源说法各异,一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色土居中,黄为中央正色,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二说黄帝即黄地,与“后土”同义,是地母崇拜的一种表现。上述两说的共同点是都与黄色、黄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大部分属于蒙古人种,俗称黄种人,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黄土情结”。《太平御览》中有女娲造人的传说,称女娲“抟黄土作人”,亲手捏出来的是大富大贵之人,忙不过来时用绳子蘸泥甩出来的是贫贱凡庸之人。这段故事是对中国人“黄上情结”的生动诠释。黄帝从一开始就与“黄土情结”缠结在一起,我们的先祖们把他们的首领称作黄帝,体现的不正是一种对黄帝的崇敬与爱戴吗?

从隋朝开始,黄袍成为皇帝常服,唐代以后禁止士庶穿着,“黄袍加身”成了“君临天下”的代名词。黄色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时期被赋予了特殊的、神秘的含意。

炎帝称谓显然与火有关。中华民族崇火喜红,但随着取火的容易和火的普遍使用,崇火心理逐渐淡化,而“黄土情结”便延续至今。

其四,炎帝陵未能形成象黄帝陵那样举世公认的陵墓,从而制约了对炎帝的祭祀。

尽管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唯有陕西黄陵才是海内外公认的“神州第一陵”。从汉武帝起开始修建陕西桥山黄陵,此后历朝历代历届政府均在此祭奠,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也曾派代表于清明节前往祭祀。炎帝陵则至今没有形成,以后恐怕也难以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陵墓。目前,湖南、陕西、甘肃、山西、湖北等地皆有炎陵,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湖南炎陵和陕西宝鸡炎陵,这两处炎陵无论是规模,还是知名度都根本无法与陕西黄陵相比。这固然是“重黄轻炎”的产物,但又何尝不是“重黄轻炎”的成因之一呢?

“重黄轻炎”是历史造成的,要改变绝非易事。我们大力弘扬炎帝功绩和炎帝精神,象祭黄那样祭祀炎帝,这不仅有助于改变“重黄轻炎”的传统,而且也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上篇:半价图书的背后
下篇:“黑猫”在行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0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03/2484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