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4月03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赵全国:矿山“徐霞客” 赫哲人祭江风情记 单元庄霍保柱获美国肯州最高荣誉奖 半价图书的背后 炎黄子孙缘何“重黄轻炎”? “黑猫”在行动 广告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半价图书的背后

文/王新民

自去年以来,半价图书在古城书刊市场登台亮相,接着蔓延到大专院校,继尔铺天盖地涌向大街小巷,就连距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仅几步之遥或一路之隔的北大街天桥旁,竟然也有七八个销售半价书的地摊在书刊市场管理者的眼皮底下公然叫卖销售,而管理者对此眼中钉却无可奈何。这一现象引起新闻媒介关注:《西安盗版书黑窝在哪里?》、《西安街头盗版图书越卖越火》、《书店三十家,家家都售假》,诸多文章相继见诸报端,记者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手,以遏止打着半价书幌子倾销盗版书的黑潮泛滥。

图书盗版古已有之。据史载,宋代就出现了盗版翻刻活动。自80年代以来,随着排版印刷设备的更新换代,盗版活动也日益猖獗起来。虽然党和政府多次“扫黄打非”,但由于种种原因,盗版活动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衍变为涉及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全民性的社会活动,成为烈于买卖书号的一大社会公害。

说到盗版的祸首罪魁,人们容易联想到书商。但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盗版者已不仅是书商书贩,还有农民、工人、干部。参与者,既有机关、团体和教学单位,也有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店的人。有的地方竟然有从事盗版活动富裕起来的盗版专业户、专业村。前几年,根据举报,省版权局派人到兴平查封一家大肆盗版的印刷厂,厂长是一位农民,正在指挥工人印制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仿魏体字贴》,当执法人员要收缴盗版书时,这位农民厂长大惑不解,竟说他印的书是好书,为什么要没收?这位农民厂长说他不知道什么是版权法。如此法盲固亦有之,但多数人则是明知故犯,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

正版书的成本一般占定价的60%左右,其成本主要包括排版费、印刷费、纸张费和稿费。盗版者不仅逃税,从不给作者付酬,而且多是激光照排,不用重新排版,其盗版书的成本仅占定价的30%,加上纸张质次价低,其成本往往仅占定价的20%左右。一本定价为10元的盗版书,其成本只有2元钱,半价售为5元,书商就可以将3元钱装入自己的口袋。所以,童家巷的书商将定价6.5元的《老照片》卖2元;定价39.8元的《补天裂》卖9元;定价82元的《资治通鉴》卖24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书摊上的半价书都是畅销书,或古今中外名著,如《金瓶梅》、《家》、《春》、《秋》、《张爱玲文集》、《金庸全集》;或史学名著、工具书,如《资治通鉴》、《现代汉语词典》;或通俗读物,如《红墙内外》、《日子》;或为人处世指南、名人传记,如《反经》、《菜根谭》、《蒋介石传》、《林彪传》,等等。总之,什么书畅销、能赚钱就盗版什么书。盗版者的行踪十分诡秘,笔者曾佯问过一些半价书籍销售者的进货渠道,要么装作不知,支支唔唔,要么回答说他们也弄不清。据说,一般送交货都是单线联系,对方姓什么,在哪里,问也不会告诉的。他们一般是开着面包车来,与店、摊主看货侃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后车就开走了。这些游击战式的书商为数不少。当然也有做大的,有一定规模,打阵地战的。这些盗版批发者有制作窝点,有储货仓库,雇有保镖和送货人。他们用大哥大与零售商进行联系,谈好价钱后,带现金到指定地点用暗号取货,这样的交易,极备隐蔽性,取、送货的人互相不认识就可以把生意做成。盗版者不露面即可坐收暴利。这也为管理增加了难度,版权局往往捉些老鼠,而难以捕住老虎。

盗版猛如虎。非法盗版活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盗版者先损害了代表国家利益的出版社利益,致使大量本该上交国家的利税流入私人腰包。其次,盗版者不与作者签订合同、送样书、付稿酬,盗版书也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严重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再次,扰乱了书刊市场。盗版书就是假冒伪劣商品,它以低廉的价格,较大的回扣等非法经营手段,严重地冲击了优秀书刊的合法经营,使经营正版书的守法经营者受到很大的冲击,不少小书店在盗版书的不正当竞争下难以维持,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就濒临倒闭。

半价书作为时下盗版活动的销售形式为何屡禁不止,且有蔓延泛滥之势?这有其固有的根源,主要是书商暴发心理作祟,读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使然。也有当前特有的背景。出版单位防盗版措施不力、舆论谴责不够、市场管理不严等。

说起市场管理不严,省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的负责人长叹一声说:这是市场管理体制长期不顺、不到位所致啊。多年来,书市管理呈三国割据局面:省新闻出版局管批发,区、县文化局管零售,工商部门管营业执照。看起来三管齐下,各把一关;实则三方分治,龙多不下雨。多头管理,使相互推托、扯皮的事时有发生。童家巷的盗版非法经营活动早已引人瞩目,各方管理者也认为该彻底整治了,但具体如何整治、何时动手,却迟迟达不成共识。书商闻讯后,趁机倾销库存的盗版书,致使半价书遍及古城的大街小巷。省版权局闻讯后去童家巷等处收缴查封,遇到重重阻力,不少经营者自称是下岗职工,以此谋生,引起周围群众的同情,在个别人的煽动下,还围攻执法者,有的抢过同去采访的记者的摄相机扔在地上,有的谩骂,甚至动手动脚,有的躺在汽车前耍赖撒泼,使管理人员无法执法。

部门和地分保护主义也是盗版者逍遥法外、半价书无人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新闻出版局管了批发管不了零售;管得了全省的批发商,管不了门口旁的地摊。实在看不过眼,你刚要管,就有人为之说情,甚至报纸上追踪报道后,有关部门仍无动于衷,以致盗版者有恃无恐,半价书依然风光于大街小巷。

半价书作为盗版的特殊形式已成为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为尽快有效地治理,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已共商对策。依笔者愚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提高社会各界对盗版书危害性的认识,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曝光,从舆论上造成声势,使盗版书如过街老鼠人人打。

其次,要堵源截流,尤要重点管理那些书界“大款”。要从印刷厂入手,特别是管好小印刷厂,将盗版活动杜绝于印厂之外,还要对集、个体书店、书摊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现线索,要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第三,管理部门既要依法查办,又要创造性地工作,根据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强管理力量。当务之急是各级管理部门和工、商、公安等有关执法部门要协同作战,集中行动,要尽快取缔童家巷的盗版基地,摧毁这个盗版图书的集散地。从长远看,要建立全国反盗版体系,建立全国反盗版联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