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下岗职工到“米线王”

——张德利夫妇创业小记

2023年10月07日

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泡米线,卷成卷,生好7个蜂窝煤炉子,收拾锅碗瓢盆等用具,6点半准时出摊卖米线。这几乎已成为张德利、郭英莉夫妇铁定不变的生活规律。

1994年10月份,由于公司任务不足,和许多职工一样,十冶安装公司的张德利也被宣布下岗了。家里生活没有了来源,爱人没工作,孩子还小,年迈的双亲需要赡养,年仅25岁的他陷入了彷徨之中。

怎么办?抱怨、生气不解决问题,坐等公司重新安置也不现实。为了生活,他在卖饭这一行上动起了脑子,开始尝试做凉皮,但试了几次没成功。最后,妻子郭英莉提议卖米线,为了掌握米线做法,她专程奔赴湖南亲戚家学习了半年,掌握了全套配料技术。

1995年4月16日,十冶第一家米线摊正式营业,从没做过生意的张德利夫妇,第一天只卖出了8碗,第二天也只卖出了22碗。但随着顾客一传十,十传百,第三天生意便开始红火起来,并且招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早上吃一碗又香又辣的米线,成了当地许多人的饮食习惯。

为了让顾客吃着放心,他们严把卫生关。每天买菜回来,要用清水洗上三四遍,锅、碗用开水消毒,并给每个碗套上塑料袋子,筷子也由开始的家用筷子全部改用一次性卫生筷,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称赞。他们还力图适应每位顾客的口味,老同志来吃就煮得软一点,爱吃味重的就多放调料。有的顾客在米线端上来尝一口以后,嫌不可口,他们就马上重新调,直到使每位顾客都感到惬意至。

就这样,张德利的米线生意从一开始卖8碗到现在每天卖200多碗,炉子也由3个增加到了7个,营业时间从一开始的半天延长到现在的几乎全天。为他送米线的人说,他这一家是华阳地区米线需求量最大的一家,是名副其实的“米线王”。 (司天成)

上篇:广告
下篇:乡镇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23/24901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