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锦瑟尘封画梦难

2023年10月07日

文/王伟瀛

中国新诗鉴赏辞典里少不了何其芳的诗,人们由诗记住他的名字。

记不得是多少年前,在一本什么人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读到谈何其芳散文集《画梦录》的文字。虽只那么几行,却侧面地告诉读者,那是一部“唯美的”“抒发个人情感的”的散文集。是那几句评价性的语言,还是那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画梦录》吸引了我?我开始了寻“梦”的历程。写信给师友,托他们寻借,未果。自己到几所大学图书馆去寻找,也未得。那时可真是天真,在那大讲斗争的年代,寻找一个当时正受批判的“反动学术权威”的早期作品,岂不是梦想?

8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的下午,绿衣使者送来一个厚厚的信封,是我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寄来的。打开一看,原来是几年前托他寻找的《画梦录》。“梦”想实现,兴奋激动,抚摸着那连同序言在内只有15篇散文,只78页,价值0:31元的小册子,我又有些失落。这就是那曾得过当年《大公报》散文大奖,写进文学史的《画梦录》吗?那个冬日的午后,我沉醉到何其芳的梦中了。说是散文,其实更是一首首精美的散文诗。清丽神妙的构思,融中外诗美于一炉,抒写着青春的忧伤与幻美的情怀。我读得那么投入,窗外落雪了,我还没有从画梦中出来,我记住了那个梦中的黄昏。

不知为什么,后来我陆续读到何其芳那六卷本的散文集,他创作的散文尽收在内,可是其他散文却没有《画梦录》那样精美了。何其芳走出“小我”的天地,投入到延安那个“大我”的中心,开始了一个革命者的历程,以一个战斗的无产阶级评论家的风貌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毛泽东生前曾为何其芳下过评语:认真。他后来出版的几本散文集,为何均不如他20多岁时的《画梦录》?他后期的散文虽富有战斗性和革命激情,但失去了他早期散文的艺术韵味。他否定了自已的过去,而新的风格和艺术见解又没有形成,他后期的散文自然会出现艺术上的退步。

如果这也可称之为“何其芳现象”的话,自然给从事写作的人以启示:已形成的写作风格不要轻易否定,失去了风格很可能就失去了艺术。1977年何其芳逝世。在逝世的前几个月,他曾写下一首七律,其中两句云:“锦瑟尘封三十年,几回追忆总凄然。”看来,个中的原因,何其芳自己也意识到了。

上篇:我的北京知青朋友
下篇:文化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2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24/2490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