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文生
一纸电文,刘宝山“归山”了,并挑起了地质六队605机机长的担子。
1996年初,六队承揽到社会上一个钻探工程项目,要重组605钻机。可由谁来担任机长呢?分队领导掂量来掂量去,最后意见达成一致:刘宝山。
刘宝山1995年从加纳回国后,因单位没有新的任务,就回到老家湖南给一家公司老板开车。正值而立之年的他,个头不高,为人豁达,在他身上,南方人的那种精明能干一览无余。为此,颇得老板赏识与信任。正当宝山要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单位却来电召他回队。宝山毫不犹豫地拿着电报向老板辞职。“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还留恋那些山沟,干啥不比当钻工强?”老板一再挽留他。“不!因为我是六队的职工,地质队培养了我。”宝山说得很恳切、很认真。看他执意要去,老板恋恋不舍中夹带着几分遗憾。“不想在单位干时就回来,我这车还等着你开。”老板亲自开车把宝山送到车站,临上火车时还再三嘱咐。
4月8日,宝山回到单位,还没来得及喘气,他便率领全机人马进驻华阴浦峪。当他时隔两年又手摸钻机时,立刻心潮起伏,动情地说:“我怎能离开地质队呢,我怎能离开605机呢。”是啊,他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便一直在605机当钻工,与大山相依为命,与钻机情丝难解,与地质队脉搏相连。难怪爱妻也未能把他留住:“人家老板管吃管住,月薪1200元,你却不干,偏要去地质队领那600块钱的工资。”“很简单,因为我是地质六队的职工。”宝山回答得很干脆。在他的带领下,605机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这个项目,为队上创收24万元。今年,605机施工的潼关西峪,条件更为艰苦,甚至连生活用水也得用车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拉上山。可宝山年初上了西峪就没下过山,和钻工们吃住一起,干在一块。于是大伙激动地说:“跟着宝山干,我们心服!”
眼下,刘宝山正以满腔的热忱忘我的劳动,为国家的地质事业奉献着他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