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源
读了梁漱溟的《我的夫人黄靖贤》一文后,他便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
并不长的一篇悼文,流露出的真情犹如涌上沙滩的潮水,一次次地冲击着我的心,使我情不能自己地看了好几遍。
他是勇敢的、诚实的。对于妻子对他的评价,“向善心不强、做事不忠厚等”,虽是缺点他却能客观真实地写出来,并非如一些人,正可借机巧炫自己;以及他自己内心所想,“看见旁的异性有时生羡慕心,”直直白白地,并未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幌子。如果这些都称为“瑕疵”的话,那么正是这些“瑕疵”,使其人格更显伟大。
他是谦逊的。被世人称为“最后的大儒”的他,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妻子的默默支持与无私牺牲。其实,民国时的婚姻中,男子是主要的,女子处于从属地位。在他妻子看来,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是应该的,不足道。他如此认为,那么她虽已走,如果有灵,九泉之下也该备感欣慰。
他又是多情的。起初对于靖贤他并非十分倾心。那时的人都比较守旧,总是先订婚后做朋友。所以在见了第一面后,梁漱溟“怕婚姻不成事实,殊觉对不住她”,便答应了这门婚事,一颗心全为靖贤着想;婚后,虽有磨擦,然终了解了妻子的为人,“她的好处,是天生的,不从学问来,但非有学问的人不能认识她的好处……”,何样的善解妻子!“我最大的愧歉,是以她这样天生的好质地,而十几年间未能领她作一点学养工夫。将日子空过了!将好质地都白费了!”这段话更使我体会到他对妻子的用情;“我以后决不续娶,不在纪念她的恩义,表见我的忠贞;而在不应该糟蹋她留给我的这个机会。我将有以用这个机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对于他在后来的岁月中是否续娶,我觉得没有必要针对,毕竟在这个时候,在他写下这篇悼文的时候,他心中涌动的悲伤是巨大的,他对妻子的深情是可以让世人深知的。
也许对于一个人的了解,仅凭一篇文章似乎有些失之太偏,然我以为足已。因为,梁漱溟其人如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