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少有识之士指出世界面临的下一个风险将来自金融。在金融日益成为经济运行的枢纽之际,这话不无道理。
去年7月初爆发了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东南亚地区货币普遍贬值,股市波动,经济混乱,人心惶惶,世界为之震撼,而且又一次向我国敲响了警钟。金融风险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危言耸听,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经济领域刻不容缓的大事。
但长期以来,一提防范金融风险好象只是金融部门一家的事,与社会其他方面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运行的日益信用化,一方面通过金融部门的资金融通即可最大限度地调集各种社会资源发展经济,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银企双方通过信用这条链条结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由于银企联系紧密,随时有可能因为某个信用链条断裂而酿成较大的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譬如,韩国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出了问题,拖累了银行。韩国的经济命脉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工商企业集团手中,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政府指导下的银行贷款,漫无止境地扩大高风险投资,结果不少企业相继破产倒闭,造成银行大量的呆帐。我国目前金融业潜在的风险主要是不良资产比重偏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大部分贷款给了国有企业,但由于不少企业信用观念淡漠,大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有的企业甚至假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导致银行呆帐、坏帐数额居高不下,从而使我国金融领域隐藏着较为严重的风险。市场经济素以变幻莫测著称,一旦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难免不会不发生金融危机。不难想象,由于居于信用中介地位的金融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危机必然会象一枚“定时炸弹”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与它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工商企业也会遭到灭顶之灾。
防范金融风险仅凭金融部门孤军作战远远不够,企业界也必须责无旁贷地加入防范金融风险的行列,强化信用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做到借之有道、用之有效、还之有信,经常检查贷款是否有到期逾期或挤占挪用、本息是否有拖欠、是否有假借破产、兼并、改制等资产重组之机甩抛银行债务,未雨绸缪,发现隐患端倪,及时化解,这样银企双方联袂形成合力,就会大大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刘百宁李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