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爱民
合阳这个地方大有意思。虽素来贫困,然皆因端居“衙门前”的文庙,占了龙脉、得了灵气。故历代多出铮铮铁汉与饱学之士,想来颇在情理。世代的贫瘠,又恩赐她许多“名扬州府”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们的趣闻遗事,即便岁月蹉跎,依然鲜鲜活活、水气宜人。
单说“旋面”,就很是特别——
那时,“澄煤东运日增”。蜿蜒陡峭的黄土坡上,仅用牲畜,蛮力,在烈日炎炎中徒翻“大浴河”,碾碎先人的车辙,又给身后轧出新的车辙,至此时,早已人困马乏,只能汇聚合阳“王村”(今王村镇)坡头歇脚。村中有精明者见“澄煤东运日增”的客商,自然满心欢喜,绝不会拱手相让“撞”上门的买卖。冥思苦想,是夜动了“鬼”气:取麦面荞面若干,加水搅成糊涂,遂支铁鏊烙成薄饼。次日,拉开架式刀切细条,在沸腾的锅里打个“点”,捞出加鱼儿粉加盐加醋加花椒粉加熟猪油,末了,伸铁勺蘸起“红油”拉一尺高的直线浸入碗窝。旅途的劳顿,腹内的饥渴,顷刻化为乌有。
说来蹊跷,“旋面”百年后的辉煌,竟于“圣地”无缘。虽然仍是坡头上做生意,显是失了“灵通”丢了先祖的“鬼”气,着实惋惜。
赶上城里逢集,十乡八里的人结伴乘车,多驾驶“蹦蹦”(机动三轮)。贪图省钱专骑单车更是大有人在——一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风涌合阳而来。
…先走亲访友后喝茶吸烟再城里乡下互通传闻;城里人又观其远近亲疏诚恳诚心,或做作而已地吆喊:撤茶上饭!乡里人当然掂量轻重虚实着实自在应一声:吃咧,车子放这——拍拍屁股走人。城里人不为冷了亲朋搁心,乡里人也不为被冷了脸而丧气。一应的谦逊,一应的随和。
出了门,只说何时何地汇齐,一哄而散。或钻进影城饱一回“龙仔”“华仔”闪电出手,或经了心店铺地摊闲逛。有入眼中意者,立于街口,站于店房,或高声或细语,买者挖空心思弹疵削价,卖者手握鱼杆静观其变(拉放自如);全看各人处世精深老道而论,没人敢枉自菲薄。
看看天色,掂掂肚皮,觅可心的摊点径直而来。那管人多人少或坐或站,端一碗“红油辣子”闷心的旋面,细细地品,那醋那辣,那浸在额头的汗哟……事毕,匆匆赶往集合点。
众人汇齐,只拿眼瞅别人嘴角,便心照不宣:都吃过旋面了,于是吆五喝六打道回府。
新作点评说的是合阳的“旋面”,写的却是吃“旋面”的人,合阳的风土人情,既有景,又有情,读来如置身人群之中,这样的作品,应属《话说陕西县市》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