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建平
知识经济离我们越来越近。高智能、高智商、高智谋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进器”,尤其象比尔、盖茨这样的超级智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是不是智不足就难成大器呢?回答是否定的。智多星“令人羡慕,”使人智者亦受尊重。“无力借他力,无智使众智”,古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现实经济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江西弋阳县有一个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私营大户柏林,凭他的知识程度,平常的书信与读报都得请人代劳。然而,这位智能相对低下的“老表”却擅长于“使众智”:他从高等院校请了31名教授作为养鸡、孵鸡的技术指导,2年内成为拥有1000万元固定资产的华东养鸡大王。这些年,他又从国有企业请来技术人员,把亏损多时的外贸罐头厂“吃”了下来,仅在上海、深圳的招商洽谈会上,就成交出口罐头86万美元。一个文化与智商平平的个体老板,却懂得巧借他智补己不足,可谓棋高一着。看来,“有志者”与“有智者”的有机揉合,方为一些企业成功的真正奥妙。
环顾四周,不少有资金、有项目的企业经营者,看到“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总想跃跃一试,尽快加入到“掏金者”行列,可真正实施其雄心勃勃的计划来,却感到“心有余而智不足”。由于刚愎自用、不服人智的计划经济“性格”,乐道于自己的一知半解,寄托于身边的几个“幕僚”,更有甚者,见贤嫉妒,唯恐他智胜己,把智者排斥于门外,结果,在市场角逐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好似“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知识经济呼唤我们强化智能、提高智商。有何奇招?一则是用足己智,挖掘自身智能的潜力,使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智多星”;二则是“使众智”,以刘备“三顾茅芦”的诚心汇天下之智为己使,聚天下之才为我用。如今,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在深入展开,大批有用之才将分流下岗。华西村的决策者们已先人一步,计划从分流人员中招贤纳士一万名。这充分显示了华西人渴望“众智”的“鸿鹄之志”。赤足于田埂上的华西人这样做了,其智平平的柏林这样做了,那些嗷嗷待哺的“国老大”该作何反响呢?
知识经济的内涵是智能,知识经济时代的驾驭者是高智商者,沪苏、闽粤等发达省份,已打出了“21世纪是不停息学习的世纪”。最近有报道说,过去那些自以为财大气粗、后顾无忧的大款们,也将其积累的不小部分用于购置软件、添置图书,这不能不说是第三次思想解放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可喜动向。倘若我们再不眼观六路,自己不才又不思借智,自己无能又小觑能人,自己浅智又不“使众智”,那必将进一步拉大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将再演一幕令人抱憾终生的“龟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