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结束陕西省“手无寸铁”历史的略阳钢铁厂,有过建厂13年,亏损1.3亿元的沉重历程,也有过两次腾飞的辉煌。1984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1993年首次实现利税过亿元。到1997年,已连续14年保持盈利。
在市场大潮无情冲击下,略钢仍然屹立在秦岭之上,靠的是什么?这个厂党委书记、厂长李国清在今年5月陕西党代会小组讨论介绍经验时只说了三句话:“一靠党,二靠干,三靠8000名职工。”
企业愈是困难,党的建设愈是不能放松。李国清常对干部们说:“企业如果只有一手抓,就像一个残疾人。企业越是加快发展,我们越要加强党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每周三下午厂中心组的政治业务学习已成为“雷打不动”的制度。李国清只要不出差,都要亲自主持。略钢各级党的组织制度健全,党的组织活动从不间断。基层党组织都制订了党员责任区考核办法,发动党员做生产经营的“急先锋”。
去年,为了促进生产销售,略钢从全厂生产单位和机关科室抽调人员,充实销售力量,制订促销政策。李国清等厂党政领导带队兵分数路,北上山西、河南,南下四川、云南,东联江苏的乡镇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加速资金回笼和良性运转。
1997年9月的一个雨夜,几十个车皮的铁矿粉进入工厂专用线。为了避免卸车延时压车造成的经济损失,厂党政倾巢出动,在现场成立装卸车领导小组,冒雨指挥卸车。炼铁分厂原料车间的主任书记亲自操作铲车,提高了装卸车效率。
正是略钢党政干部的务实拼命干,带出了略钢实干的风气。
去年,该厂下属的阁矿党委开展“厂里有困难,党员要大干”的劳动竞赛,全矿提前58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企业党建的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在略钢职工队伍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1996年,略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逐步深入,钢材市场不断向买方市场转变,略钢生产经营面临严重挑战。
1995年初,在全厂职代会上,李国清向全厂职工作出“要吃饭,大家干”的口号,全厂8000多名职工积极响应,眼光向内,深挖潜力,把学邯钢降成本落到实处。
李国清和他的副手们深深认识到: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职工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略钢党委把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交给职
每年厂里都要召开职代会,做好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动员。1997年,针对1~7月份亏损1324万元的严峻局面,略钢再次召开全厂班组长以上职工大会,下达扭亏指标,层层落实,严格考核。职工群众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主动减少备品件、材料能源的消耗,全年义务回收废钢铁1433.51吨,节约能源材料总价值1123.41万元。
略钢是陕西省第二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在实施改制过程中,略钢党政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改制的意见和建议,数易改制方案,实实在在考虑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处理好改制、稳定和生产经营的关系。去年全厂共减员871人,分流6个辅助单位,做到了生产持续不断,经营正常有序,工资奖金按月发放,职工生活得到保障。(温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