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克林顿访问西安点滴

2023年10月07日

□文/马珂

一封感谢信为了表达西安人民对美国人民和美国环球志愿者组织两年来在陕西义务服务的感谢,早在克林顿总统抵达西安前,作为接受志愿者人数最多、受益最大的西京外语学校就着手准备以中国学生的名义向克林顿夫妇写一封感谢信,但信写好后却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才能送到第一夫人手中。情急之中,孩子们想到了给他们义务上课的志愿者队长马丽雅女士,她是美国公民,应该有机会接近总统和夫人。

当签满五十几位小学生名字的感谢信送到马丽雅手中时,她也犯了愁,克林顿在西安连睡觉吃饭在内也只有24小时,所到之处交通管制,下榻的酒店戒备森严,尽管她是美国公民,但要直接把信送到第一夫人手中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经周密思考,马丽雅想到了总统下榻的凯悦大酒店,只有这里的外方管理人员才有机会看到总统。6月24日,马丽雅提前一天来到酒店,把孩子们的信交给一位法籍人员,并嘱咐他一定要亲自交给总统夫人。第二天晚11时,也就是克林顿夫妇参加完南门入城式回到酒店后,这位法籍人员打电话告诉马丽雅,说他已将感谢信交给总统的安全人员,并看着他将信交到第一夫人手中。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克林顿总统和夫人:

我们是西京外语学校的小学生,我们非常喜欢学习英语。一年来在美国环球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英语学习进步很快。他们不仅帮助我们学习英语,而且也让我们了解了美国。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好,还邀请志愿者在周末去我们家访问。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美国人来中国看一看,希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诚挚友谊万古长青。

特殊的“圆桌座谈”

克林顿总统在临潼下和村与村民代表的谈话内容尽管已由新华社的通稿作了简要报道,但详细内容仍未见披露。笔者作为“新闻台”上的定点记者有幸录下了这次谈话的全部内容,现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当天上午10时20分,总统的车队来到下和村口,站在村口的村委会主任杨云龙迎上前去,握手致意,并将贵宾恭请进村。在村民杨西安家门口,克林顿与农民企业家、农村医生、农村教师等并排坐在小橙上举行计划中的“圆桌座谈会”。

在下和村卫生所工作的杨宜泉说,他们村五十年来有三次大的变化,一是五十年代初,二是八十年代初,第三次就是最近几年。1982年人均纯收入仅200多元,1997年达到3283元。从个人和下和村的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过去人民公社时,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现在是各尽所能,有的做生意,有的办企业,有的继续务农。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秦俑复制厂厂长姚丽华向克林顿夫妇谈了自己办厂的经历。她说自己靠办工艺厂富起来后又办起了福利养老院。克林顿问她办厂资金从哪里来,姚回答说一是自筹,二是向国家贷款。克林顿又问养老院生活费从哪里来,姚答区民政部门拨一些,乡政府给一些,厂里也拿一些。克林顿说:“我这样身份的人,了解这里的情况是为了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克林顿问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哪些人可以继续上大学时,一位女教师回答说,中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所有的毕业生都要能通过全国统考方能进入大学。

雪荣酒店总经理谢利明告诉克林顿,他曾在部队服役十年,又在政府工作八年,1992年辞职办了个小餐厅。有80个座位,现在已发展到500多个餐位,在西安也是第一流的,非常欢迎克林顿夫妇到他的餐厅品尝,如果这次没有机会,将来卸任以后仍然欢迎他来雪荣酒店。

谢利明还问克林顿,他这次访问为什么要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交谈,总统笑着说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很重要,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应该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及政府的政策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是由于这次访问的结果可能帮助美国人民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就象你们开餐馆、做生意、办养老院等都会通过煤体传到美国去,通过这些报道,美国人民才会对中国有个真实的体会。

当克林顿问一名女大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时,这名大学生回答: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

克林顿问:毕业以后想干什以?

女大学生:我想继续深造读书,然后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克林顿:你是否认为在当代中国,年轻的女士与男士相比,在前途选择上一样有均等的机会?

女大学生:是的。年轻的男女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他们面临的机遇也许不一样。但竞争实力应该是一样的。

接着,克林顿又转向医生杨宜泉说:“你认为改善人民的医疗保健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重要的应该做的是什么?”

杨宜泉答道:“根据我工作几十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是搞好环境保护,其次就是我国的政策——预防为主。”

克林顿点头表示同意,他说,“对中美两国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我们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环境问题的压力也就愈大,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面临这种挑战。”

这时候,谢利明又插话说,“我们西安工商界的朋友都非常希望中美贸易从目前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我也想赚一点你们的美元。”克林顿笑着说,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到时候你一定在我的邀请之列……。

谈话是无拘无束的,态度是热情诚恳的,美国总统与西安农民在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门前约一个小时的谈话将永远载人中美关系的史册。

图为西安西京外语学校学生用英文写给克林顿夫妇的信与克林顿在临潼下和村发表演讲。

上篇:衰败的警示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7/24/25157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