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如火的少芳

2023年10月07日

(散文) □文/(羞马平)

我和少芳相识是因为一则广告。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大热天,她为一个女孩专门跑来报社。那女孩几个月前从北京来美国读书,临时住在她家,一个人孤孤单单,年龄也老大不小的了。于是少芳自告奋勇替她拟了一则征友广告,自己掏腰包送来报社刊登。由此我们榴识而相知,开始了我们真诚的友谊。

少芳总爱穿红色和桔黄色的衣服,由于长年练太极拳、太极剑的缘故,她任何时候都显得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脸颊红扑扑的让人羡慕。每当她风风火火向我走来时,我就觉得她象一团火那样热乎乎地迎面扑来。

如火的少芳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帮助别人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只要得知有人需要帮助,她二话不说,马上伸出援手,而且从来不图回报。我本人就有深切的体会,我从她那里得到的帮助,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都是绝对真诚而毫无功利目的的。她周围有一大帮形形色色的朋友,没有哪个没得到过她的帮助,她又因了帮助别人而结识了更多的朋友。

少芳极为热心公益事业,凡能帮上忙的,不论是大陆华人的社团、还是台湾或香港的华人社团举办活动,她都会积极参与,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她经常去市立公园的中国博物馆义务工作,时间长了,馆长有事不能来时竟干脆把钥匙交给她,让她帮忙招呼前来参观的游客,由此可见对她的信任。香港回归前夕,我们所居城市的华人团体要联合举办一场大型庆祝晚会,压轴节目是百人大台唱。当少芳得知人数还没有落实,马上自告奋勇开始了四处奔走。呼朋唤友的结果,几天下来,竟由她召集了不下半个班的人参加,其中有老有小,大都不会开车,全由她来回接送参加排练和演出。那些天,她常常是下午五点出门逐户接人,晚上十点活动结束后再挨个送回去,等到自己到家差不多已经十二点了,劳累自不必说,但她总是那么心甘情愿,从没见她有半句怨言。她做了那么多好事,从不图表扬,不为报答,只求自己喜欢,她是我所见到的利他主义者的典范。

不过,有时热情的少芳也为她的热情所累,甚而给自己召来不大不小的尴尬。她曾告诉我一件至今让她哭笑不得的事,就是由她的热情引起的。七十年代末期,她在香港一家外国公司工作。那时中国刚开放不久,她经常来往于香港与广州出差。在一次赴广州的火车上,她见到一个黑人小伙子孤零零坐在那里甚为沉闷寂寞。她不忍心,主动上前与之打招呼,到广州后又跑前跑后帮忙。那时中国人见到的外国人还不多,看见街头出现一个黑人小伙子,居然又和一个中国姑娘在一起,好象发现了新大陆,他们顿时成了“观光景点”。等少芳意识到不大对劲时,人们早已里三层外三层把两人给围上了。接下来的麻烦是,小伙子本是非洲来的留学生,远离故乡,人生语不通,忽而碰上一位如此热情大方且又能说流利英文的中国姑娘,顿时如遇他乡红颜知己,很快陷进自织的情网之中,先是流露爱慕之情,继而展开热烈追求,一封封炽热的情书寄到少芳手中,甚至从北方坐四天四夜火车赶到香港和少芳面谈,大有不达目的势不回头的决心。最后还是少芳采取果断措施,才绝了黑小伙的梦想。少芳笑着对我说,有时候还真是自找麻烦,但没办法,到时候就忍不住还是想帮帮别人。

少芳祖籍广东,在越南出生成长,后到香港工作,年纪轻轻便在一家外国大公司担任总秘书,是公认为最能干的中国职员之一。一九七八年来美留学,专攻电脑专业。她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有一位温文尔雅的教授丈夫,有一个既聪明又漂亮的女儿。她的结婚也象她快人快语的个性一样解决得既快又好。丈夫是挪威裔的美国人,三十岁不到就当上了大学教授。他们两人在社区的公共洗衣房不期而遇,一见钟情,三个月后步上红地毯,结婚至今十八年两人恩恩爱爱一如初恋时光。他们夫妇可说是我见过的许多异族婚姻中最美满的一对儿。女儿晶晶今年刚过十七岁生日,少芳在华人社区的名气,还不及女儿的知名度大。这不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聪慧大方的高个头小姑娘十二岁就进了大学,不满十七岁就要大学毕业;不仅因为她会说流利的英语、国语还会说地道的广东话;还因为几乎所有此地的中国人都聆听过她美妙的古筝演奏,琴声悠扬在几乎每一次华人聚会上。不过,当有人夸晶晶有天分时,快入决语的少芳就会用她那火辣辣的声调抗议:她哪里是什么天分,天知道我对她下了多大的功夫!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想吃商州糊汤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7/199807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7/30/2517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