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养民虽然干投递工作仅仅只有7年,凡经他投递的邮件和报刊,无一短缺,成为蓝田发投职工中的一位佼佼者。
今年34岁的刘养民,7年前刚一进入投递员角色时,心里非常清楚,当投递员不仅要有不怕苦和不怕累的敬业爱岗精神,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绿衣人的形象。就拿他跑县城到榆林段这条邮路说吧,当时该邮路报刊流转额仅有1.3万余元,报刊卡片也不全。上路后,沿途用户反映报刊短缺大,投递时效长,有的排单点竟无一份报纸,有的投递点给用户捎转现象突出,用户时常抱怨。刘养民感到压力很大。怎样才能扭转这个局面呢?于是他在跑邮路时,随身携带个小本本,将用户反映的意见,一一记上,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投递中,他按“五定”走班,不丢点、甩片,微笑服务,诚恳待人,将邮件、报刊直投到户、克服捎转现象。在他的邮路上,有个行政村叫王村沟,若按排单点投递,就只能送到学校,然后再由学生捎转到村上。这样以来,很难保证用户收齐报刊或邮件。刘养民就向用户承诺,除过正常节假日外,天天将报刊、邮件直投到户。若少一次,向用尸退赔报刊款。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土路泥泞,他就步行了3华里,把王村沟的报纸、邮件投到用户手中。村干部留他吃了饭,等雨小后再走,而他说啥也不肯,背起沉甸甸的邮包,撑着雨伞到学校投递去了。雷广民老师激动地说:“小刘,雨天就别送了。到天晴路好后再来。”刘养民摇摇头,连连说道:“不行,不行”,说毕又冒着大雨走向另一个投递点
刘养民把那用户真正当成“上帝”,不论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不论是晴空万里,还是狂风暴雨,他投递邮件;报刊一丝不苟,赢得了众多订户的称赞。用户寄来的表扬信、感谢信接二连三飘进县邮电局。同时,邮电局发出的《用户意见反馈表》中,对刘养民投递邮件“很满意”率高达85%以上。
刘养民干投递不仅及时、准确、没有短报少刊、邮件积压现象,而且还主动延伸邮路,扩大订户。为方便黄沟村老人吉昌云能及时看上报纸,刘养民一改过去只投到村委会的作法,将报纸送到黄家,感动得吉师傅又新订了其他报纸。在他的邮路上,用户都能较快地收到各种信函、电报、汇单、包裹单。
如今,在他的邮路上,报刊、投递服务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刘养民的报刊流转额从起初的1.3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4万元。他曾被县邮局评为“优秀投递员”。刘养民也多次在全局报刊发行经验交流会上作过经验介绍,大家称他是绿色邮路上一匹永不停蹄的骏马……
(陈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