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琳
1998年6月11日下午3时半,从卡拉奇飞往东京的班机中途徐徐降落在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打开舱门,灿烂的阳光铺满了大地。看着亲人们迎接的鲜花和笑脸,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援厄归国队员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一个个泪眼莹莹……
无偿援助
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角,总人口350万,面积与我国的一中等省接近。隔红海,厄立特里亚和亚洲的沙特阿拉伯等国相望。历史上,厄曾被意大利占有,二战后,意大利把厄交给埃塞俄比亚托管。为了独立,经过30年的斗争,1992年5月,厄正式建国。建国后,厄立特里亚急需外援,中国自1993年以来,多次派员赴厄,帮助这个非洲国家建设美的家园。
可爱的人
1997年9月15口,由河南省医学界抽调的6男7女13位精兵强将组成的中国医疗队,奉命飞赴厄立特里亚,开展医疗外援。第二天下午,外援专家尚未适应那里海拔2500米的高原缺氧环境,厄总统伊萨亚斯就召见为其治病了。
伊萨亚斯总统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脱出症,不久前,曾到美国进行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当时病情严重时,他只能趴在床上处理公务。
中国医疗队不敢贸然行事,请示有关方面后,医疗队决定采用按摩和针灸等中医保守疗法为其治疗。4位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经10天的精心治疗,厄总统病情好转,可以正常处理国家事务。总统对中国专家极其佩服,视医疗队的队员为最尊贵的客人。在厄立特里亚阅兵式上和其他的重要活动中,中国医疗队的全体成员都是特邀嘉宾。厄国的上层人物蜂拥而至,纷纷请中国专家为他们看病,其中有国防部长、农业部长、渔业部长、国家银行行长等重要官员。
对于普通百姓,中国医疗队更是悉心治疗。他们在厄开展食道癌、颈部吻合、肾部分切除等新项目,使许多濒临死亡的人重获了生命。一时间,中国医疗队成了最受欢迎、最可爱的人。所到之处,质朴的非洲人都把最尊贵的礼节施给他们。
战火突起
正当中国医疗队全力以赴为厄立特里亚人民看病治疗之时,厄、埃多年来边界争端的战火,自1998年5月底,突然升级。前方战场上失利的埃塞俄比亚决定空袭厄的后方空军基地。
6月5日下午10分,中国医疗队的两名女队员王迅和陈壬寅走出门刚要去上班,忽然听见头顶传来飞机俯冲时尖利的呼啸,紧接着就是沉闷的爆炸声。她们循声一看,只见2公里处的机场上方火光闪闪,迅速腾起滚滚的黑烟,两位女医生回头大叫起来:“唐队长、唐队长!”
中国医疗队队长唐志德应声冲出门外,将两位女医生推进了屋。唐志德立即召开了全体队员紧急会议,当即决定:所有队员一律在屋待命,不得擅自外出。
空袭过后不到10分钟,厄首都医院的救护车就开到中国医疗队门口,把骨科专家马希峰接去紧急救治伤员。原来,厄国的防空部队刚击落了一架埃塞俄比亚的飞机,并且俘虏了飞行员。被俘的飞行员由于肋骨骨折,正在首都医院接受治疗。
紧急撤离
6月5日发生空袭后,大使馆马上通知医疗队待命,准备撤到安全地带。当天晚上,我驻厄经济参赞处又通知医疗队,要求女队员连夜整理东西,准备6日上午撤到马萨瓦港。
6日上午,医疗队的女队员们正准备出发,埃塞俄比亚对阿斯马拉又进行了第三次空袭。就在医疗队队员的眼皮底下,厄的机场被炸毁了。空袭过后,队员开始出发,经过100多公里高原公路的巅簸,7名女队员们到达马萨瓦港,当晚8时又听到一个紧急情况:埃塞俄比亚决定暂时停火13个小时,声言外国侨民必须在7日早上6点钟以前离开厄首都,否则,不能保证其人身安全。
男队员们的情况怎么样呢?
留守在阿斯马拉的唐志德等人,6日晚上7点10分接到大使馆的电话:1个小时内简单准备完行李,随时待命,准备出发。半个小时后,又接到通知:立即到马萨瓦港待命。由于公路路况险恶,大使馆不许自己开车,中国医疗队好不容易找来了两个出租汽车司机,许以重金,冒险上路。夜里两点多,中国医疗队的全体成员和其他在厄的中国人才在马萨瓦港会合,准备撤离回国。
由于埃塞俄比亚实行了空中封锁,中国驻厄大使馆紧急调动大连雁鸣渔业公司在厄的4条作业渔船,6月8日凌晨驶进了马萨瓦港。上午8时,192名在厄的中国人和一名埃及人,先后随船冒险横渡红海。
红海逃生
船一出港,红海上就涌起了滔天巨浪。
中国医疗队和大使馆以及经参处的40多人挤在一条长度不到30米渔船的甲板上,而甲板不足30平方米,堆满了渔网和帆布。船舱还有没来得及卸下的40吨海鱼。
船小浪大,海水不断地往船上涌,小船不断地在浪峰间起伏,前进的速度每小时仅有六七海里。8日中午,人们开始呕吐。为了抵挡海浪和毒辣的太阳,甲板上搭起了高一米左右的帆布篷,40多个人就横七竖八地躺在里面,一个挨着一个,头脚相顶,一动也不敢动,一动就想吐,一动就头晕。
采访时,唐志德告诉记者,晕船最严重的是随队翻译叶和平。整整52个小时,叶没有喝水、没吃东西,仅喝了1瓶半风油精,后来叶和平是被抬上岸的。他说,甲板上的味儿越来越难闻。汗腥味儿、呕吐物味儿和臭鱼味儿混合在一起,窒息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所有的人脸色煞白,一动不动趴在船上,人们肚内的食物吐完了,开始吐白沫,后来,又吐起了胆汁。一个个脸上的虚汗哗哗地往下流。茫茫红海、无边无际,只有4条小渔船在巨浪里巅簸着。就在他们在红海上受罪难熬的时候,由于渔船上通信设备落后,他们又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祖国关怀
6月8日下午,当渔船突然和外界失去联系以后,我国政府迅速请求国外援助。沙特阿拉伯和苏丹政府闻讯,立即给予了积极配合。他们派出多架军用飞机和军舰,在红海海域寻找下落不明的中国渔船。
6月9日下午2时,他们终于出现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350海里的航程,4条渔船整整行驶了52个小时!我国驻吉达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和沙特方面的医务人员早已等候在岸边,从渔船上下来的人们,见到祖国的亲人,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个抱头大哭。
为了让饱受惊吓和磨难之苦的人们尽快回到祖国,我国政府又立即做了周密安排,沙特阿拉伯航空公司特意将飞往卡拉奇的班机提前起飞;巴基斯坦也将卡拉奇至东京的航班推迟起飞,每到一地,我国驻当地的外交人员都等候在机场,协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办理过境手续。
6月11日下午3点半,历经磨难的中国赴厄工作人员终于回到北京。当晚,卫生部的领导设宴为医疗队的全体队员压惊。
15日,中国医疗队长唐志德和队员回到了郑州,见到了家人。16日下午,唐志德感慨地告诉笔者:“到了异国他乡,更真切地体会到祖国强大的自豪。遇到了磨难,更感同胞、亲人、同志关心的温暖。”(图为厄总统与唐志德互赠礼品。中为我驻厄大使史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