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07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战火下的生死撤离 当官应让民作主 迈出一步天地宽 巨砚“凤鸣九州”问世 硕士试飞员在这里诞生 广告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当官应让民作主

□文/吕进昌

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空话,“刑不上大夫”才是真实的时代,喊出“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进步意义。但细想一下,这“为民作主”其实还是“牧民”的意思——有主的牛羊大约不会比丧家之犬好多少。

然而一称“为民作主”,似乎就等于清官好官。所以“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至今仍豪言壮语般地时见于“父母官”们的就职演说中。每听到念这话时那突然加重的语气和高八度的嗓门,好像就要“力拔山兮”地去救民于水火,心里总觉不舒服。现在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你官再大也还是人民公仆,作的哪门子主?

现在的许多问题,主要的并不在“不为民作主”,而恰恰在过多地甚或随意地“为民作主”。那为了搞自己的“政绩工程”,动辄“爱你没商量”地集资摊派就不必说了,就是一些明白无误该由老百姓自己作主的事也要由领导去作主。据《焦点访谈》报道,某镇搞农户厕所改造达标,现有厕所不管新旧合用科学卫生,统统拆除,一律按领导为你作主定的标准模式限期完成。否则要受处罚。连修厕所这样的事都要由领导作主,还谈别的?另据《农民日报》报道,河南省润岗乡56亩小麦已经抽穗扬花,领导竟然擅自作主犁掉种烟,农民“泪流满面,悲愤不已”。这小麦属于农民所有,应该是毫无异议的,然而他们却作不了主。摊上这样的家长何如作没娘的孩子!

如果说此等“为民作主”导致劳民伤财,那么“为民作主”举官选吏则会因无法避免地一再“失察”而导致误国误民。不必说平常的“一句话”定音吧,即使党代会、人代会的民主选举,有些地方也往往是“官主选举”。这是最近的事,一位亲自参加“民主选举”的代表告诉我的。候选人分两类,一类是上级党委批准的或者说是“内定”的,是无论如何必须选上的,否则便是不同党保持一致。另一类要由代表提名,属于必不可少的“差额”,要求既不准提最优秀的,也不能提最差的;既不准将他们选上,也不能一票不得。这是领导的“意图”,当然“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党员还要以党性作保证。如此“民主”,董阳们还会不调离(4月13日《农民日报》),王宝森、欧阳德、胡建学等辈还会不连选连任?

三年困难时期,一省级领导路过一个山村,见人欢马叫,鸡鸭成群,阳沟里再也不见汩汩的淘菜水,不由惊异万分,驻足探问。原来这个村地处三县交界,从来不知归谁管,也从来没有人管,成了“桃花源中人”。几句话使那位大领导几乎无地自容,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是啊,说什么呢?有那么多人饿肚子得水肿病,还不都是因为包括自己在内的各级领导太“为民作主”“管”出来的?

遗憾的是我们太健忘了,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许也是作惯了贾桂,难以进入主人的角色吧,平民百姓遇事总寄希望于“老爷为小民作主”。有些人则似乎主子情结太深,一旦为官,便君临一切,事事以家长自居,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气。于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想,还是少一点“为民作主”,多一点社会主义民主好。但愿上上下下能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当官不让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那将老百姓幸甚,为官者幸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