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耀州巧妇冯华荣

2023年10月07日

□文/杨五贵马士琦

陕西耀县古称华原,亦称耀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如今的县政协委员、53岁的冯华荣便是万千佼佼者中的一员。冯华荣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略通文墨,然而自幼心灵手巧,模仿力极强。她能把自然界里的各种物像,通过仔细观察,琢磨思量,然后艺术地展示成布扎、拼叠、刺绣和烙画,且无一不精,人见人爱。她的作品,被众多收藏者视为瑰宝,并以拥有其藏品为荣。

当初,冯华荣以刺绣为专攻,常绣些小型作品,诸如“榴开百子”、“黄土梅梢”、“岁寒三友”等。随着绣艺的不断提高,冯华荣不再满足于此了。1993年,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绣起了《韩熙载夜宴图》这幅大型作品。

为了使这幅千古名画在她的绣机上出神人化,冯华荣便四处求教,虚心听取讲解。由于自个的文化程度有限,一有空她便对着这幅画的摹本苦思冥想,在画前一站,便是三四个钟头。有一次她专心致志地揣摩画意,竟把手边放着的线团当作馒头啃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透彻地了解了这幅画的历史背景和深刻蕴含。原来这幅画出自五代时期南唐画院的宫廷画家顾闳中之手。当时后主李煜想提拔北方盐商、中书舍人韩熙载为宰相,但不放心,暗中派顾闳中和另一官员前往韩府调查,顾闳中便根据调查材料创作了这幅画。

由于冯华荣吃透了这幅画中出现的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政治背景,创作起来便绘形绘影,不再是刻意的募仿了。

《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绣品高1.38米,长15.9米。全卷按原画亦分作五段。第一段绣韩熙载与客宴饮。第二段绣王屋山跳“六么”舞。第三段绣宴罢客散,主人与女伎盥洗休息。第四段绣韩熙载赏乐。第五段绣客与女伎调笑。

由于冯华荣准确地把握住了画面中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政治地位,所以作品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无一雷同,再加之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和线条的娴熟,使这幅绣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艺无止境,当冯华荣刺绣技艺日臻完美的时候,她却另辟蹊径,搞起烙画来。中国传统的烙画,大都以竹木为底材,然而冯华荣选择的底材是一张薄薄的纸。此举一出,人们无不惊讶,认为她简直是异想天开,生性倔强的冯华荣不为群言动摇,毅然拿起烙笔,在纸上烙起画来。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烙铁太热,不是将纸烧焦便是将纸烧成一个黑洞。烙铁太凉,纸上又难显烙痕,真是重不得轻不得,左右作难。不过,冯华荣毫不气馁,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如此反复了不知多少次,终于掌握了最佳温度。如今冯华荣在纸上烙起画来,就像画家在纸上泼墨作画一样,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费吹灰之力。

一只只小虾随波逐流,触须摆动,空灵自在,白石老人的画风尽渗其间,教人看了爱不释手。今年农历二月,药王山古庙会期间,冯华荣在药王大殿举办烙画艺术个展。拿去的20余幅烙画作品,被抢购一空。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激动地拉着冯华荣的手说:“你使我们开了眼界,耀县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客人们簇拥着她,与之合影。冯华荣面对热情的观众,心潮澎湃,她暗暗鼓劲,决心使自己的烙画艺术再上一层楼,以实际行动报答人们的厚爱。

上篇:戈壁滩上的荒诞死亡
下篇:买一房一,你要先思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8/07/25283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