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昆仑机械厂工会近年来面对军品任务锐减、支柱民品尚未形成、企业连续几年严重亏损、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增强困难和特困职工的“造血”功能,从源头上有效地帮助特困户摆脱了困境。
这个厂工会的领导在扶贫帮困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共识:那种光凭发救济款的单纯“输血”,只能解一时之急,却不能从根本上脱贫。“赠之以鱼”,莫不如“授之以渔”。于是从1995年起,厂工会根据职工个人特长和家庭情况,决定在6户特困职工中进行无息贷款,开展“造血”尝试工作。并帮助他们选项目、定措施,协调各种关系,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两年的摸索和尝试,“造血”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6户特困户职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逐步摆脱了贫困,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特困户唐国英,原是军研部的一名高级工程师,1990年退休,月退休金仅300余元。1995年5月,丈夫许增祥不幸患喉癌,仅医药费就花销近8万元。外债要还,小儿子即将考大学的费用也不能不考虑。工会的各级领导、各级组织为她想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1997年元月,在厂工会2000元的“造血”工程款项的扶持下,这个从未经过商的高级工程师,在“西北小食品”批发市场卖起了副食品百货。经过一年多的尝试,这个小小的摊位已为唐国英还了部分外债,为此,唐国英感慨万分:“在我最困难、最消沉之际,是厂工会给了我亲人般的关怀,家人般的挂念,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