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方言误读

2023年10月07日

田长山

门风

母亲在世时,我爱人因为一件事,与队长论理且高声说话。母亲给我说:“我看咱家要倒门风了!”母亲显然不满意,以为这样做不是我们的门风,可能因为你媳妇是这样门风要变了!

在她老人家的眼里,我们家的门风应该是宽厚待人,是退让,是与人不争,是忍气吞声,是“亏把人吃不死,鳖在路上走着哩!”后来我想,这是我们这个孤门细族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形成的求生存的家庭传统,说好一点,近乎于老庄的“以柔弱处刚强”,说不好,就是活得很卑微,很窝囊,从来不敢正视自己应该具有的生存的权利。

长大几岁,知道这个词在关中的运用很普遍,人们一般以“门风”来概括一个家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传统。以农为本的关中社会,最一般的传统是“耕读传家”、“忠孝传家”、“勤俭持家”等,说到底是儒家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平民化传播,有民族的道德传统意义。小传统是一个家庭象人一样,用自己的个性化的家风门风,与别的家庭相区别。譬如有的家族出“歪人”——即很厉害的人,说话欺人占地方,动不动睁眉火眼,动不动与人舞枪弄杖,村人当面不敢说,背后地里说,那一家人先人手里就是那德行,坟里就是那风脉,就是那门风,没治!再譬如,有的家族的人能说会道,常与人掐长弥短,保媒扯纤,六国贩马九国贩骆驼,村人也评论,说那一家人都是“牙客”。牙客,本意是在牲口市上居间交易的中介人,是以看牲口牙口、凭自己口才吃饭的人。但商品交换之道,难免黑说白道,难免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难免算计精明,极而言之,难免人格商品化,所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声誉并不好。语言这东西有遗传的意义,耳濡目染,一个家族有时就以黑说白道在村中称著,并形成门风。看老戏,有时一位家长批评后人不好好读书,或者要自主婚姻,就说出此妖孽,实为家门不幸。其实质就是认为此人的行为改变了一个家庭固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不是好事。

门风这种说法很有历史感,说明风气的形成代代相传,对人的气质潜移默化与生俱来;也很有文化内涵,在民俗学的意义上有很多属于财富性的东西。譬如关中李氏家族(李仪祉先生)、关中于氏家族(于右任先生)、关中吴氏家族(吴宓先生),在培养人才上,肯定有优秀特出的门风,很值得研究。譬如吴宓先生,现在正热着,有许多关于他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热爱的说法。其中之一是,他在“文革”中反对批孔,不管有怎样的大祸及身,他和陈寅恪先生的交往不以政治遭遇改变,可称“管鲍之交”等等,我猜想也有门风原因。

上篇:文艺场上的卖古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8/18/2530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