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岁的时候,一场高烧使我左下肢失去了知觉。从此,我强撑着一条残腿走过了36个春秋。特别是1992年被迫下岗从事个体劳动以来的6年,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可以说,我的路是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之路,从“痛苦迷茫”到“自强自立”之路。
记得儿时有天,父母亲郑重地对我说:“孩子,我们不能养活你一辈子,你拼命读书吧!也许知识能为你挣碗饭吃。”于是,在父母的辅导下,我开始拼命读书,后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1977年,我拿着红色的毕业证书,不知跑遍了多少个招工单位,结果都是因为我的身体原因,而无情地被回绝了。1979年,在当地政府的关照下,经过考试,我被录取到了灞桥区服装公司工作。在接到招工录用通知书的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激动不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全身心地回报党和国家,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当我加倍工作的时候,风云突变,1992年服装加工行业的不景气,使公司被迫解散,我和众组妹一起下岗了!
下岗的打击对我太大了。我感到再次被生活抛弃了,一时间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自身残疾的痛苦已够我品尝一生,为什么还要把这么多的不幸都强加给我?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开导、鼓励下,使我逐渐从消沉、彷徨中走了出来。我先是在家门口挂出了加工服装的牌子,开始做服装来料加工。干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家里房子小,太拥挤,条件实在太差,我又到文艺路批发回布料,自己做成童装去摆地摊。由于自己做自己卖,太消耗体力,实在是无法支持下去,只得到康复路进童装去销售,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摆地摊是很辛苦的。无论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盛夏,都得守在摊位旁。但为了生活,我都咬着牙坚持着。一次我去轻工批发市场,看见那里生意很火,心想不妨到这里试试。于是我在轻工市场又做起了小食品批发生意。食品批发要有足够资金,要熟悉货源,更重要的是要有体力。这三点我都不具备。但我想既然干了就要干到底,别人干大的,我可以干小的。刚开始我稀里糊涂地从别的市场进些小东西卖,没想到进价比别人的卖价还要高,这样自然在批发市场是站不住脚的。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我想到了工商组织。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工商所,把我的实际情况向所里作了反映。听了我痛苦的人生经历,看着我赢弱的残体状况,所领导非常同情,决定帮我。他们在轻工市场下岗职工专营区为我安排了一间门面房,并给予减交管理费的优惠待遇。从此我加入了经营服装的行列。
虽然我对销售服装并不陌生,但对进货这一经营中的关键问题,却无从下手。这时工商所的领导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他热情地为我提供信息,用他多年管理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一些进货的窍门和渠道。在经营中,我也不断摸索总结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心态,选进一些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商品,靠薄利多销、诚信服务赢得了更多的回头客。
做服装生意,出差进货、掌握市场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我拖着一条残腿,最大的困难是行动不便,但我仍咬紧牙关奔波在外,经常到上海、广东进货,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每年冬天,我残疾的左腿冻得像个紫茄子,阵阵发痛。为此,母亲不知心痛得哭过多少次…
我自己明白,作为残疾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比正常人更多的付出,必须做出加倍的努力。因此我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服装经营上。在经营中,我坚持做到文明经营、礼貌待人、公平交易。为了赢得信誉、树立市场形象,我坚持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强买强卖,有质量问题保退保换,让顾客在我的店里买到称心如意的服装,做到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我已从一个下岗女工成为一个“小老板”,靠党的政策正逐步走向富裕的道路。几年来我累计给国家上缴税款35000元,助学扶贫捐款2800元。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管理,带头遵守政策法规,踊跃参加工商所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我已品尝到了辛勤劳作后成功的喜悦。近两年市、区工商局,市、区个协,各级妇联都鼓励过我,最近我还荣幸地被评为“西安市再就业明星”。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吃苦耐劳、自强不息,靠自身力量走向致富之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