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美国大学怎样培养人才

2023年10月07日

□文/李新格

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在美国,一个为公众所接受的简单说法是:“让每一个人尽量发挥其才能。”

听听美国低年级大学生形形色色的人学动机,也是怪有意思的。有的学生说:“朋友们都上大学,不上大学我能干什呢?”或者:“我喜欢校园社会,在有教养的人群中交朋友很开心,还可以找对象。”这样的学生显然对大学生活缺乏充分准备。有些学生接受了“父母的希望或家族的影响”,或者因为“要想成为比较重要的人物,大学是必经之路”,他们的目标似乎不在于具体的专业知识,只想取得大学文凭。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将来从事专业性工作,避免‘蓝领’(体力)劳动者”。

各人带着不同的动机来到大学,在不同程度上明白:“接受高等教育,对自己、对社会总归有用。”有的学生讲得很坦率:“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出自己将来究竟能做什么的答案。”

和中国有计划培养专业人才的做法完全不同,美国大学对学生要学哪一方面专业知识,采取“自由主义”态度。大学只是通才教育,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你愿意在工学院、理学院或教育学院还是别的什么学院注册,那是你自己的事。当然,各学院有自己的附加入学条件。例如医学院,通常要求学生先取得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士学位,然后才进医院读硕士、博士学位。

大学所属各院、各系科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出许多培养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是建议性的,而且富于弹性。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做出选择,并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独特计划。事实上美国大学生的选课计划是由个人和顾问导师逐个商定的。学校开出几百、上千门课程,提供给每个学生寻求发挥自己的机会;学生每个学期调整自己的计划,逐渐成熟起来,认清自己的主攻方向。

美国大学有些政策相当灵活。譬如学生选了某一门课程,但是听了几次之后觉得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就可以主动停修,学校还给退回这门课程的学费。这种政策对教师倒是一种约束。教得不好,学生纷纷停修,那个教席就很难继续坐下去了。

学生对学校、系科、培养方案有较多的选择机会。每一个系都会委派有经验的教授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顾问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逐个制订选课进度计划。美国学生如果想要在校内转系,或者干脆转到别的学校,都很方便。学校根据本人要求随时提供学分成绩记录报告;教授也乐意为学生撰写推荐材料。大学生按年级的结构比例是宝塔式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人数越来越少。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被淘汰出去。名牌大学则在研究生院再次壮大,那是因为集中了其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的缘故。

由于对学生的管理采取“自由主义”政策,凡不能适当调节自己,或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学生逐渐被淘汰。到高年级,剩下来的学生往往具有明确的独立意识和奋斗目标。

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兴趣是有可能转移的。在18岁左右进入大学之初,学生对自己、对世界都还缺乏认识,急急忙忙非得选定一门专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其实并不恰当。在美国,一辈子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做事,至少不是人们赞赏的模式。包括有威望的学者,大家都在不断追求新的研究方向。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改变专业,甚至改行,都是常有的事。有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由于兴趣的转移,就连以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学科,也未必能使他们留恋。

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是美国校园里从教授到学生共同遵守的一项不言而喻的原则。

上篇:全球商战谍影重重
下篇:美国小学生校外干什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9/11/2521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