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川
在一些乡村里,一个时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即开办所谓“村属小食堂”,其实质内容却是用公款设宴请客,招待有关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大庆市郊农村没有平淡视之。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群众动手拆除了原来为村干部“招待客人”的“村办小食堂”。(这条消息7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不过,现在尚未听说拆除“村属小食堂”之后还有什么“加固措施”。人们于是很有些担心!这项措施的目的——堵住这类公款流失的漏洞是否能得到实现?“拆了旧灶后是否还会垒起新灶”?
担心的理由如下:拆除了村办小食堂之后,个别思想并未转变的村干部可能还会把“新灶”安在自己或是别人家里,仍然用公款买原料制做宴席请客,或者带上公款叫上来客到饭店去吃喝,还可能会……而且,事实上,在这次拆除“小灶”之前,有的村干部嫌“小灶穷酸”也常在外面宴请客人。
因此,要让人们对此放心,不仅要“拆灶”,还要“拆”得彻底。不仅从形式上动“手术”,而且要从思想上动“手术”。后者往往更为重要。如果思想上不解决问题,没有树立“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思想,还会出现别的形式的小灶,即其他形式公款流失的漏洞。
农村个别地方严重的公款吃喝现象,既使公款流失,又败坏了社会风气,个别村干部甚至触犯刑律而落入法网。所以,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和搞好廉政建设,公开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和“小金库”,并建立村民监督机制予以制约。这样,才会在拆除这种村属小食堂之后不致于出现新的漏洞,广大人民群众才会真正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