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文化打工》刍议

2023年10月07日

□文/薛喻阳

苦力打工与文化打工,国外且不论,就其历史与表象看,从贾府的焦大、今日不肯向韩国女老板下跪的中州小伙,到曹营的杨修、现时中央电视台没有京城户口的节目主持人,可谓古今多有,代不乏人,不足为怪的。两者的根本差异是时代与雇主的不同罢了。究其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根,无非是一个出卖体力,一个出卖脑力,反正都是“卖”,实际并无多大的区别。只是数千年来,在中国,文化为少数富人所专断,少数人又是统治阶级,居高临下,富贵荣华,文化打工者忝列其中,才显得高人一等。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无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雇主”是谁,都是为人民服务,职业理当无高下尊卑贵贱之分。但现实生活中,存在“三大差别”,旧传统、旧观念还在,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文化教育现在也只普及到初中。加之,多年来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是干部,干部“铁饭碗”终身。自然,有文化的人很少去“打工”,不像农民进城这样。即便“以工代干”或当了“民办教师”,也皆以“转正”为奋斗目标。于是世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做官。结果,官本位使“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腐败丛生,机构臃肿,体制僵化,加之国企式微,包袱便越背越重,而国家不堪重负,百姓亦怨声载道了。

落后挨打,穷则思变。于是党中央提出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过渡。西风东渐,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先知先觉、不甘寂寞的文化人就扔掉“铁饭碗”,南下北上,开口言利,纷纷打起工来了。随着改革的深入,多种曾入另册的经济成份脱颖而且被“正名”,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新的用人、用工制度出台,文化打工的队伍,便日渐壮大了。尽管他们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夹缝中,绝少“铁饭碗”的闲适,多有寄人篱下的苦涩,无时不在为自身及家人的生存而苦苦挣扎拼搏,但是放眼未来,中国将依法治国,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而打工族所代表的生产关系正具无限的生命力。他们对民主、自由和法制的呼唤,也将成为亿万国人的一致行动。“打工”正在也必将成为全社会就业的主流。随着教育普及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的步步缩小,未来的中国,就是打工者的天下!

因此,我要说:

当今的文化打工族,是时代的骄子,民族的脊梁!

历史会证明——他们的功勋将同攻占巴士底狱一样不朽!

到明天,人人都是“打工仔”,包括共和国的总统!

上篇:一位老民兵de伴枪人生
下篇:现代都市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0/23/26948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