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
我国有12亿人口。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市场,已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以卖方为主导地位的封闭市场逐渐演化成既要面对国内对手竞争,又要面对国外对手挑战的开放性市场。我们看到,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挥师疾进,为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建立了桥头堡。许多外国的品牌凭着它们独有特质,再配以排山倒海的公关广告活动进行推广,很快对我们的许多国产品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洋品牌在我国市场上春风得意,一些国产品牌在市场上丧师失地,甚至消声匿迹,原因何在?透析市场上中外产品的竞争,不难发现,许多国产品牌得不到消费者应有的赏识甚至消失,根本不是由于质量上的原因。
例如:在80年代著名的饮料业“水淹七军”事件中沉没的的四川天府可乐,其色泽、口味、质感等都酷似美国的可口可乐,质量不比洋饮料差,却流星一现,令人扼腕。西安的开米涤王高能去污而且安全,不污染环境,洗衣后的水可以浇花,其质量胜超美国宝洁、英国利华、德国汉高、日本花王这“四大天王”的洗涤日化用品。但由于非质量的原因,至今也未取得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令人惋惜。我国是茶叶大国,却眼睁睁看着不产茶叶的英国茶叶品牌在神州大地显耀。我国盛产芥未,其品牌远远不如不产芥未的日本品牌响亮。更令人欲哭无泪的是,有许多的中国走俏的世界名牌产品恰恰是人家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的。例如十大世界名牌服装,就有7种是在中国批量订制的。我们优异的生产加工质量不折不扣的“中为洋用”。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市场利润,我们还丧失了企业生产经营与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卓越品牌。
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就曾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言简意赅,为我们民族工业发展振兴指明了方向。
优秀的产品不一定就有优秀的市场。优秀的产品如果不具备卓越的品牌,就难占市场,难赢商战。中国型CI创始人贺懋华先生曾大声疾呼:“一个应引起各界严重关注的问题,就是企业界普遍存在的品牌乏力综合症,以及名牌发展战略思想意识上的落后与概念上的混乱”。“创造产品和创造市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否建立足够强大的品牌,是我国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这番精警之言,值得深思。
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个事实,许多民族品牌正在市场上悄悄消失。洗涤、化妆品行业每年近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民族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可乐市场全部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领;全国医药市场60%的利润被外国品牌瓜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胶片市场,但在美国柯达“全行业合资”大斧猛砍之下,仅存的民族品牌乐凯虽斗志高昂却独力难支……许多企业不景气,工人纷纷下岗。如果不及早建立起更多的、足够强大的民族品牌,创立更多的中国名牌和国际名牌,我们的市场将会被别人吞食干净。
因此,建立起更多的卓越民族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形成一个保护民族品牌的社会氛围,大家都认中国名牌,爱中国名牌,用中国名牌,才能燃起我们民族品牌的盏盏神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