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干红”,悠着点!
□苏民
多年以来,中国的葡萄酒产量一直在20万吨左右徘徊,然而自去年葡萄酒忽然走俏,年产量剧增至30万吨,干红更成为热销的品种。
干红市场走俏,迅速在华夏大地爆发一场战争。有酿酒葡萄原料的地区奋力新建、扩建葡萄酒厂;无原料资源的地区则上灌装厂。著名老牌骨干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一些白酒生产企业也通过收购或联营合资形式跻身葡萄酒行业;部分非酒类企业也向葡萄酒生产领域进军;更有商家索性进口葡萄源油,灌装上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其动机只有一个:利益驱动。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如果这些新建、扩建的葡萄酒厂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将达到50万吨左右。按生产1吨葡萄酒需要1亩葡萄基地提供原料测算,届时至少需要50万亩葡萄基地提供原料,而到2000年我国大约也只有30万亩葡萄基地能为生产提供原料。另外,干红红酒需用优质赤霞珠、品丽珠等优良品种酿造,原料更是缺乏。由于原料的缺口,势必爆发原料的争夺战,争不到原料的企业,只能停产或半停产,从而造成投资极大的浪费。
从我国干红消费市场来看,消费量虽然快速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只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如果过高地估计了干红消费增加的速度,不保持冷静的头脑,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必然重蹈其他行业发展中出现过的规模扩大过快,以致产大于销,造成产品大量积压的覆辙。
然而目前,干红的热点已经形成,干红大战的局面已经出现,规范干红市场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