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春
入夏以来,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肆虐的是水,而专家们分析洪水发生的原因时最多谈及的却是树。这场洪灾的发生跟森林的过度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引洪不畅有重要关系,给人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有人说,“救林如救火”,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树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神话中有一棵高大而神奇的树,叫扶桑,它生长在碧海波涛之中,树上有十只三足金鸟,即太阳,十个太阳轮流值日,当值班的那轮太阳爬上扶桑树时,那就是清晨;登上树顶时,那就是中午;等到落到树下了,那就是晚上。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人间的一切有了规律。传说这棵树长得极高,直至九霄,根扎得极深,直至黄泉,不仅如此,它还有永恒的生命。正是这一传说,生动地体现着古人以巨树为宇宙中心的观念。
其次,树还与古代的生殖崇拜有关。如甲骨文中的“生”字,就极像一棵鼓着肚子的树,“姓”字则是一个女子跪拜在一棵树木之前,古代的所谓桑林,则更是男女幽会之所,至于许多姓氏带有“木”字,如李、柳、杨、杜等,则更体现着古人的这一见解,说明自古以来树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洪水中被树救下的官兵,救下的村民,救下的那个听她奶奶嘱咐死死抓住树干的小女孩。四川阆中被树救下的四个村民,当脱险后的第一句话,竟毫不掩饰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那棵树”,这不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保命吗”。
应该说:“人类的起源、发展与文明,与“树木”紧密相连,我们的祖先吃着树叶果,穿着树叶树皮从森林里走了出来。他们用木棒抵御野兽,用木具耕种田地,人猿揖别,钻木取火,燃木煮食,在人类历史进化演变的各个阶段上,树木都起着基石和里程碑的作用。绿色是生命的音符,希望的颜色。有山必有林,有林必有河涧溪流,林网下必有丰富的沃土。就是今天,国人也十分注意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谁都知道,农业是基础,水利是命脉,树木是屏障。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就是人类到了高度文明的明天,同样离不开树木森林,一个没有树林的国家,一个没有绿色的社会,一个没有绿荫的家园,其景况是很难想象的。完全可以说,树木森林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
正是树木能为人类提供一系列取之不尽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我们的祖先十分重视种树,人文始祖轩辕皇帝手植柏被誉为“柏树之父”至今立于世间,广招风范。此后,人们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孜孜不倦地从事着绿化美化的不朽事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代一代的伟人都很重视植树造林。爱国将领冯玉祥,热爱祖国山川树木,每有闲暇即带领士兵植树,被誉之为“植树将军”,他屯兵徐州时,常领官兵植树,还写了保护树木的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周总理在世时最担心的“一个是治水治错了,一个是林子砍多了”。温家宝副总理说:“一件是计划生育;一件就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都是关系国家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大事”。
现在,全国人大确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全民义务植树日,千军万马,铭志于树,人们种下去的不仅仅是吉祥,而且是长大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