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咸阳市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建设经济强市的突破口,到9月底全市已有428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任务,占国有企业总数的80%。其中股份制70户,股份合作制95户,出售47户,兼并31户,其它形式包括租赁、承包、破产等共185户。
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下发后,咸阳市共出台了14项配套改革政策,确定了全市国企改制的基本思路,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采取“政府推动、因企制宜、各方配合、整体推进”的举措,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全市共抽调28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改制企业,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在改制方案制定和审批过程中,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影响较大的企业实行国有控股;对生产规模较小、行业竞争性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实行国有适当参股;对规模小、产品无市场、亏损严重、零资产或负资产的企业退出国有的具体操作策略。改制中,各企业在市上统一部署下,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得到了清查细致、不留死角、界定准确、评估科学。
妥善安置职工,是企改的难点和关键。市政府始终把职工安置作为企改的前提条件。先后出台了《咸阳市国有企业破产后职工安置试行办法》、《咸阳市实施再就业工程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采取由改制后新企业全部接收安置;通过向养老统筹机构缴养老保险金、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安置离退休人员;在原企业有支付能力,职工自愿下允许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鼓励下岗职工到私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等多渠道,多方式安置企业职工。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安置下岗职工近万名,市属改制企业17000名职工已由改制后的新企业全部接收安置,为企业改制构筑了“安全网”。通过改制,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业总产值完成112.63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居全省前茅。(西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