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这位大师原是煤矿工

2023年10月10日

□文/王继明 岳军强 尚文运

在国内外武术界享有盛誉的《武当》杂志,有一期封面人物,其面容清癯,双目如炬,神态超然,身着白衣白裤,猿臂舒展,弓步钟势,在绿地碧林的映衬下,显得飘逸、洒脱。扉页目录的文字说明此人为“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第11代名家侯尔良”。

谁也想不到,这位太极拳名家竟是铜川三里洞煤矿的一位煤矿工人。

在漆水河畔一座极普通的矿山小院内,笔者见到了侯尔良。此时他身着便装,更显出矿山人的朴实;与众不同的,由于久练太极拳的缘故,他的声音洪亮,肤色润红,骨胳硬朗,根本不像一位六旬老者。采访中,笔者看到了以他的肖像为封面的那期《武当》杂志,和其他相关资料。在这些资料和证书中他被称为“大师”、“名家”,这更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侯尔良的故乡河南省温县艳堡镇,是和式太极拳的源地。其所以以“和式”名之,是因为晚清的太极拳名师和兆元在总结提高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将易经原理及阴阳八封同太极拳路相融和,而在武林独树一帜。由于此拳不仅可防身而且更能健体养生,故备受人们喜爱,赵堡镇尚武习拳之风颇盛。侯尔良祖居赵堡,自幼耳濡目染,并师从于和兆元之孙和庆台及传人柴玉柱,后又拜和式太极拳名家、在陕西及西安市武协任过要职的郑悟清为师。

据侯老谈,他是1961年到铜川矿务局三里洞矿工作的。在这里,他干了二十年的采煤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井下劳累和营养不良等原因,他一度放松了太极拳练习,疾病乘虚而入,患上了肺结核、低血压等多种疾病,身体极为虚弱。在求医无望的情况下,他专程到西安拜师于郑悟清,重新开始练习和式太极拳。侯老说,郑悟清悟性极高,上承师尊之传,下融自我之悟,将和式太极拳的七十二式化为七十五式,形成独特的风格。而他因终生习拳,老年竟重新长出一口新牙,直至九旬高龄返回赵堡叶落归根,仍头发乌黑,红光满面,精力充沛,步履刚健。经郑悟清的点拔,侯尔良的拳艺突飞猛进,三个月后身体明显好转,腿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又经过长期习拳,其他疾病也不治自愈,当时几乎脱光的头上,还长出了黑发。在井下他一干就是二十年,至今身无疾病,耳不聋,眼不花。

在历史上,赵堡镇有一条极严的拳规——非赵堡人不传,故而影响和式太极拳的传播。侯老决心打破这种陈规,将其弘扬光大于天下,尤其是李瑞环几年前在武当拳法擂台赛时讲话,要求将武当太极拳普及到中小学生中去,更坚定了他的这一宏愿。内退后,他先在铜川市体育场和远郊的王石凹矿、陈家山矿等地义务举办和式太极拳培训班,徒弟遍布百里矿区,许多人因习拳而祛除了缠身多年的痼疾。他的名气渐渐远播。如今,他的省内外徒弟已逾1500人,上至领导干部、高级军官,下至矿工、平头百姓,大江南北都有他的高徒,可谓桃李满天下。

侯老根据自己多年的习拳体验,撰写成一部图文并茂的《赵堡和式太极拳》书稿,将七十五套拳势一招一式地用文字图画加以介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除书稿的部分章节被《武当》杂志连载外,由于经费的原因,至今难以正式出版问世。

由于侯老对太极拳的精深造诣和突出贡献,他先后受聘担任了中国武当山武当拳研究会顾问。河南温县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国术研培学校首席顾问等职务,积极为弘扬国粹而奔走。

原侯老的书稿能够早日付梓,尽早为全民健身运动多添一把火。

上篇:闲话解散作协
下篇:沧州上空惊心动魄一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11/1998111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1/13/2876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