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林
许是古老深厚的白鹿塬给予的灵气。许是六千年人类古文化的熏陶。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勇敢善良,聪慧灵敏,善于创造。四十年前,当人们发现她的那天起,就已确认这里无疑是创业基地了。于是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一座我国西北最大的纺织基地,中国西安纺织城便正式在古城东郊建成投产了。从此,国人用洋布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斗转星移,四十年后,当年朝气逢勃,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如今都已是些儿孙绕膝,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了。可他们要再现风采,就如当年高唱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战歌那样,用嘹亮的歌声,重新唱出祖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重新让人们知道纺织城,认识纺织城,再建纺织城。于是,西安市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中老年合唱团应运而生了。于是,围绕着这支完全由群众自发成立的业余文化团体,产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建团伊始,一切尚无个头绪,为寻求到一块合适的排练场地,他们不辞年高,阴晴不定的气候变幻,多方奔走,终日忙碌,伴随着焦急与渴望,终于有人病倒了。医院中,无论医生怎样的用药,但病人的病却怎也不见好转。无奈中,医生只好摇头叹息道:“唉,没办法,他这得的是“心病”啊,果然,高烧昏迷中,从这位可敬的白发老人口中,继继续续一直念叨的是合唱团和场地。西安市纺织城工人文化宫,这支近半个世纪来,为纺织城二十余万产业大军的职工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文化先进单位,当他们得知这一情况后,无不为之感动。一致表示,愿为合唱团无偿提供排练活动场地并提供一切方便。消息迅速传到了病床前。病人刚才还半醒半迷地昏睡着,却一下兴奋地从床上一坐而起,孩童般连连激动的说:“这下好了,感谢文化宫,感谢文化宫的领导与同志们”,后来当人们问起他因何而病的连老命都不顾时,他倔强地说:“为什么,为让更多的人能够健康而美好地活着,为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知道纺织城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又是一个排练日,一大早安顿好了患病在床的妻子,告诉她说已和儿子通了电话,等会儿一准会回来照顾她的。妻子不满的嘟囔着:“图个啥呀,没名没利的,不就是业余的嘛,值认那么大的真”说完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喂,从咱这儿到纺织城,几十里路,这大老远的,你从没间断过一回。这次连老婆病了你都不管。我问你,不会是那边有什么“相好”的在勾你的魂吧”看着妻子那酸样儿,他狡黠的巴眨着眼睛说:“有啊。”妻子急了,脸腾地变了。他知道这玩笑开得大了。赶忙正经说,我们合唱团有百十号人,大家团结得跟一个人似的,彼此间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妻子不好意思了,亲昵地下床来轻推了他一把道:“哼,我谅你也没那个胆。不过我看你今天最好还是不要去了吧。昨晚我净做恶梦,今早这眼皮又总跳。我咋觉着,好像要出什么事……。妻子的预感是准确的。按路上一个多小时的乘车,九点准时是绝对不会迟到的。但就在这时,前边堵车。望着一眼看不到边际的汽车长龙,心急如焚的他等不及了。干脆坐:“摩的”绕道而行了。当看到前边有人检查车辆时,车手慌了,猛一刹车,准备拐过去躲避检查。那知他这一慌不要紧,却忘了车后坐着的人,一个不慎,强大的惯性将他一下从摩托车后甩了下来。强忍着脚骨处钻心的疼痛,他挣扎着从地下站了起来,看看表,还差一刻钟。他欣慰地笑着对已经吓傻了的车手只说了一句道:“还愣着干什么,小伙子,告诉你,只要你能在十分钟内把我送到地方,我便不再追究你的任何责任。不过这次你可要小心些啰……”有人说,搞合唱事业,仅凭热情与精神是不行的。因为这毕竟是一门艺术。坦白地讲,这话不无道理。但反过来说,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缺乏积极热情的参与,无私的奉献,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干好呢?正因如此,这家合唱团才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团员从不会唱到会唱。从不识谱到识谱,从不懂艺术到逐步掌握了艺术。建团不到两年,他们发扬当年艰苦奋斗精神,没有专业指导老师,自己凑钱请。没有专业演出服装,自己掏腰包买。没有专业乐队,靠一架手风琴,自己弹唱。没有怨言,毫不气馁。就是凭着一种可贵的热情与精神,如今,他们已先后成功地排练出了《春天的故事》、《纺织城,古城的明珠》等大型合唱节目二十多个,义务为地区各大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演出数十余场次。深入山区文化扶贫、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多次参加过西安地区举行的大型文艺演出并获得名次。西安市总工会,灞桥区委区政府,市老龄委的领导同志,分别观看过他们的演出并亲自看望慰问过他们。“中国纺织报”、“陕西工人报”等曾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做了报导。不是么?这里的人民崇尚文化,能歌善唱。不信,当你来到风景秀丽的白鹿塬下,当你来到庄严肃穆的半坡遗址博物馆,当你看到那副半蹲半蹴,抱瓶而作,朱唇轻启,引吭放歌的大型母亲雕塑,便就会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呀,太伟大了,这不正是这里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