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春
长江洪灾,使国人充分认识到砍伐森林的直接恶果,就是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泛滥。然而,砍伐森林同样可以使植被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雨量减少,从而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近几年来,黄河屡屡断流便是明证。
据史料记载,古老的中华大地,遍布森林,二千年前,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温带、亚热带,东部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莽莽苍苍,森林浩然。黄土高原则更盛,西周时代,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还达到53%。而到秦代以后,破坏日趋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到1949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下降到8%,几十年来,经过中华民族的不断努力,森林覆盖率也只上升到13.92%。一条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再也难以显现昔日的辉煌。特别是近些年来,在“要想富,多砍树”的急功近利导向驱使下,林木被大量砍伐,黄河流域连年干旱。自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至今的25年中,竟有21年发生断流现象,进入90年代以来,已发展到连年断流。据黄河口的利津水文站记载,70年代断流最长时间为21天,80年代断流最长时间为36天,而90年代达到133天。1997年黄河9次断流,断流河段长为700公里,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汛期断流。从1997年花园口水文站实测结果来看,黄河水量仅135.6亿立方米,而同期花园口以下河段的耗水量却高达118亿立方米。黄河断流缺水,人们把焦渴的目光投向了地下,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度日,致使水位也大大降低。一些企业因缺水而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给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
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世界人均森林16亩,我国人均不足2亩,在160个国家中,我国森林覆盖率排在116位。我国又是世界上贫水的国家,世界人均水资源量9200立方米,我国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排在世界第121位。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城市看,涵养水源的周边森林越来越少,水源越来越远。全国666个建制市中,有330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80年代以来,西安、天津、太原、济南、青岛、大连、长春等一些北方的大中城市长期处于缺水状态,对居民普遍实行定时、定量、低压供水,居民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竟出现过“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现象。坐落在渭河平原上的帝王之都西安,古人常用“八水绕长安”来形容水之丰富。但随着森林的砍伐,水源的枯渴,现在这八条河不是干枯,便是被污染,西安人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和投巨资远引黑河水来度日。由于长期大量的开采,不仅造成水源枯竭,而且导致了地面沉降。首都北京也是一座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北京城市如此,南方城市也不乐观。90年代初,深圳出现过严重水荒,面临断水危机。当时该市有10多万居民连续一星期处在断水之中,很多居民只好上街买盒饭或买矿泉水回家煮饭吃。由于断水,“可乐”等饮料被人当茶来解渴。近年来,贵阳、南昌、合肥等南方城市也程度不同地发生过水荒。
从农村看,植被不断被破坏,水源逐渐减少。全国农村现有5000万人口和6000万头牲畜处于长年饮水困难之中,这些年,华北、西北等地持续干旱,许多地方土地龟裂,河水断流,沟塘干涸,禾苗枯焦。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已连续八年见湖底,连芦苇也大都枯死。新疆的罗布泊湖,曾是亚洲最大的湖泊,水面达3000平方公里,而今都成了茫茫戈壁。在山东沂蒙山区,70多万人喝水艰难,有的地方要到几华里乃至十几华里外拉水。因为没有水,种不上菜,集镇的蔬菜比城里贵。在干旱缺水季节,井沿泉边取水的“长龙”日夜蜿蜒不断,缺水严重时,村干部拿称蹲在井底,一户户平均分配。干旱缺水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据统计,全国受旱农田达4亿亩左右,1997年因缺水而减收粮食470亿公斤。
长江洪灾,教育了国人。近一个时期,全国各省纷纷表态,响应中央的号召,停止天然林采伐。但是,只号召只表态是不行的,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水灾虽然过去了,教训却是沉痛的,至今仍然如芒在背,如刺在股,如鲠在喉,如火在心,使人惊惧,使人恐怖,使人忏悔,使人惭愧。现在,中央每年拿出60个亿,用于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我们从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