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液化气市场岂能硝烟弥漫

2023年10月10日

□阿莲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列第一位,其作用和意义便显而易见。而如今,液化气成为“柴”的一种。它已经成为城镇居民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液化气市场也相应地迅速繁荣起来。放眼相观,代销代充液化气的招牌遍布大街小巷。日用品店,五金器材店等等,就连理发店、浴室、旅馆甚至药店都代销代充液化气,真可谓无处不有。液化气市场的繁荣,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也颇为让人忧虑。

液化气公司或气站要抢占市场,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方式便是设立代办点。于是乎,代办点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代办点的日益增多,降价成了最直接的竞争手段。你每公斤2.8元,我便每公斤2.7元。但代办点的价格绝不会低于成本价,这是天生的傻瓜也知道的事情。怎么办?墙内损失墙外补。克斤扣两,以次充好便是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常规手段,而用户又如何来检测分量的足与不足呢?还有一些代办点在傍晚下班或收空瓶前以低价格吸引顾客,第二天或送气时却告知涨价了,你如何是好?真可谓免费“送气上门”。

液化气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按照有关规定,是严禁带气销售液化瓶的。可是,笔者在西安、咸阳二十几家经营煤气灶具的商店里明察暗访时,发现无一例外地出售带气液化气瓶。更有甚者,在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和警示标志的情况下,将充了气的液化气瓶置于店门外或道路旁,任其在烈日下烤晒,对吸烟者也不加提醒、制止。而这些带气销售的液化气瓶,其数量上猫腻颇多。在一家灶具店,店主告诉笔者,这些罐保证是满的。而实际上真正满的寥寥无几。消费者往往充当了冤大头而又无可奈何。

液化气市场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此,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让人扼腕长叹。以笔者所居的城市为例,20多万的人口约有80%的家庭在使用液化气,月需求量约24000瓶近240吨的液化气,原有的两家液化气站供应量本已可满足市场需求,可如今,又建成以及在建3家气站,这还不包括外地液化气站在该市的销售点,以及各单位自行组织的气源。一家气站投资几百万之巨,这样,占用的资金不可谓不多。且不说人力和土地资源的占角。

液化气市场的混乱,是由于管理不力引起的。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液化气市场的管理涉及工商、税务、环保、城建、劳动、公安消防、物价、技术监督等诸多部门,哪一家都能管上。于是乎,这一市场硝烟弥漫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认为,诸多部门综合防调形成统一领导管理是当务之急。

上篇:没有了
下篇:方便面≠粮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12/23/28866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