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承茂
“职工太好了”、“有这样好的职工,企业就有希望”。诸如此类的赞语,我们在看汇报材料,在听领导讲话,在同外单位的人交淡中,几乎成了企业领导的“口头禅”。
但是,“好职工”的处境在有些企业却并不那么好。有家建筑施工企业,近几年因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亏损近2000万元,企业举步维艰,在激烈的竞争中连续败北。65%的职工休工待岗长达2年之久。2年中,这些职工不仅拿不到规定的每月120元生活费,就连他们2年前上班时,单位欠他们七、八个月工资也分文不见兑现。几次上访,休工生活费总算有点眉目,可欠他们的工资却变成了“白条”。对此,职工本该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说法。但为顾及企业的声誉,他们将这份痛楚深深藏在心底,寄希望于企业能多揽工程,好使他们能早日脱离困境。今人难以理解的是,这家企业在揽到几项工程后,要么全包给外单位,要么将一多半包给民工队,使进入工地的一小部分职工守在施工现场却没活干,而多数休工在家急于上班的职工却无人问津。无奈,这些职工只好东租西借,艰难度日。特别是那些家有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的职工,更是负债累累,叫苦不迭。
以上境况在别的企业也绝非仅有,它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如果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忠于职守,精于管理,把职工当作真正的主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处处依靠他们,善待他们,职工和企业的窘境是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