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局面。截至当年12月中旬,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2367户,从业人员67483人,注册资金36585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20.8%和138%;全市个体工商户总产值为15.2760亿元,销售总额为1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8亿562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4.2%、11.9%和20.7%。
西安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措施。成立了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发展非公经济统计月报制度。年初,市上抽调专职人员对全市非公企业的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产值营业额、商品零售额、产业结构、税收及私营企业大户等情况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实施两个决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两改、五放、一减少、一保护”。即改审批制为注册制、改分散办公为一厅式办公;放宽市场准入、注册资本和集团登记的条件,放开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的范围;减少注册收费;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
落实优惠政策、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队伍。全市工商系统为56户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内,先期注册资金达到30%的有限责任公司办理了营业执照,为5000多名下岗职工办理了营业执照,减免了注册登记费和管理费;对蓝田、周至等边远山区800多户个体经营户准许先备案登记,免收各项费用,帮助引导13户私营企业调整发展战略,组建企业集团。走集团化、集约化、内涵式扩张的道路。另外西安市还重点抓了临潼私营经济园区、户县私营经济园区建设,长安县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扶持高陵和蓝田县养殖业和周至县刺绣业的发展,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三、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为外商企业服务。截止上月15日,全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00户,投资总额33亿684万美元,注册资本2亿1821万美元,投资总额达1000——3000万美元的企业10户,户均注册资本218万美元。去年外商投资呈现出三个特点:即投资规模有所扩大。在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外方认缴出资额三项指标中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8.7%、24.2%和41.5%;投资领域有所拓展。呈现出投资方向多元化的趋势,开始向农业和城市基础建设领域投资;亚洲外商投资减少,欧美外商投资增加。(王晓滨)